中美(重庆)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会昨在南开中学举行,美国教授赵勇称未来的教育应是创业教育 未来,每个学生必须独特而优秀 否则迟早会被机器取代

09.11.2018  17:44
中美(重庆)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会昨在南开中学举行,美国教授赵勇称未来的教育应是创业教育 未来,每个学生必须独特而优秀 否则迟早会被机器取代 - 教育厅
中美(重庆)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会昨在南开中学举行,美国教授赵勇称未来的教育应是创业教育 未来,每个学生必须独特而优秀 否则迟早会被机器取代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签约仪式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博士

    昨天上午,2018“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中美(重庆)中小学校长教育对话会暨签约仪式在南开中学举行。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赵勇博士在作中美教育体制对比讲座时指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创业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让每个学生具备自我创业的能力、可以自己定义自己成功的机会。
    思路扭转 每个人天生就具有创造力
    赵勇说,对于中美教育体制对比,校长们应该关注的不是过去做了什么,而是未来要做什么。
    “就创新精神而言,人们往往认为是需要培养的。”在赵勇看来,这是传统教育的思路,即凡事都得教,教你去创新。其实不是这样的,创造力是天生的,每个人其实都有创造力,创造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
    “其实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如果要找不同之处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孩子‘教’得少,甚至从小不‘教’,而中国孩子‘教’得越多就越不好奇。
    赵勇介绍,美国有研究表明,关于孩子的创造力,10岁的时候,有32%的人维持创新的能力;到15岁时,只有10%的人维持创新的能力。
    现在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美国教育,觉得美国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其实并非如此,美国在培养创造力方面教得不比中国好,只是没有遏制而已。“我要再次强调的是,没有学校是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其实创造力是他们天生具有的能力。
    理念更新 要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
    赵勇说,过去美国教育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人才具有多样性;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式的、极具原谅性的教育系统,美国中小学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很大。
    “而在中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很多家长成为世界上最焦虑的家长之一。”中国家长在让孩子进顶尖学校方面普遍有焦虑感。在他们眼中,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上哪所大学,以及他们能够从事的职业。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孩子没有机会失败”。
    教育本身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现在机器取代了很多职业,人类社会进入了变革的时期。所以,教育也应进入“革命”时期。
    “家长和老师应该接受孩子的天赋所在,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教育孩子。”赵勇打了一个比喻,“以前传统教育总说老师是园丁,但是园丁要如何界定花与杂草?我觉得,教育就应该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个湿地,允许这个区域内具有物种的多样性。
    范式转型 未来的教育应是创业性教育
    赵勇表示,从工业革命以来,教育一直都是就业教育,即培养学生为已有的工作作准备。在这个范式下,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知识,然后培养学生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
    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产业在消失,传统的工作也在消失,文凭再也不是工作的保证。而未来会出现的新工作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创业型人才。
    赵勇认为,人才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未来,每个学生必须要独特而优秀,如果每个人的价值是可复制的,那么他迟早会被机器所取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要帮助每个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在之后的中美校长对话会中,南开中学、人民小学、巴蜀小学及美国校长一起畅谈开展国际交流给学校及学生带来的改变。
    据悉,在中美校长交流会上,中美学校签署了20余份合作协议,强化双方交流合作。双方签约后,将进一步加强中美校长的学术交流,聚焦中美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强化对中小学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促进双方师生的思想沟通与碰撞。本报记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