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快收藏 我市出台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帮你家孩子摆脱成长的烦恼
说起家庭教育,人们往往会想到“狼爸”、“猫爸”、“虎妈”等名词。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有熊孩子,管教时到底打还是不打?孩子又会遭遇哪些成长的烦恼?昨日,记者从市政府网获悉,《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已出炉,家长们不妨看看这份教育指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据了解,此《大纲》是结合本市实际而制定的,适用于新婚夫妇、孕妇以及1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大纲》提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注重家教家风,提倡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为儿童树立榜样。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
同时,提倡家长不要让幼儿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其兴趣和年龄特点,理性选择兴趣班。孩子长大后,家长应与学校、社区联动,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避免校园暴力发生。此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容忽视,作为父亲,应深刻认识自身对儿童成长的独特影响力,履行亲职责任。
每个年龄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大纲》给出了解决策略,一起来看看。
0~3岁
常见问题1 祖辈代养 父母角色缺位
部分0~3岁婴幼儿主要由祖辈照看,父母缺位尤其父亲缺位严重。隔代教养存在育儿观念不一致、溺爱或打骂行为,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解决策略:父母应认识到养育孩子是自身的责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与祖辈多沟通协商,与儿童多互动。
常见问题2 过度干预或娇纵 错误对待“第一反抗期”
婴幼儿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说“不”是其成长的重要标志,表现出调皮、任性、爱顶嘴。部分家长可能采取警告、呵斥、责打或一味迁就等方式。
解决策略:家长要理解与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权意识,不轻易干涉或强迫分享;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拒绝或冷处理。
常见问题3 过度开发智力 忽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将知识储备等同智力发展,过分注重单纯记忆和操作式学习,忽视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解决策略:家长应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玩耍与游戏是婴幼儿学习和建立自我认知的主要方式,鼓励及陪伴孩子观察、阅读、游戏,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智力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和支持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分享快乐情绪,正确处理同伴矛盾,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与规则。
3~6岁
常见问题1 不重视亲子游戏 幼儿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个别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幼儿的玩具,滥用电子媒体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解决策略:家长要多陪伴幼儿,开展适宜的家庭娱乐活动或亲子阅读活动。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寓教于乐。家长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严格控制时间和选择内容。
常见问题2 强调特长培养 忽视全面启蒙
个别家长让幼儿参加各种特长训练,既占用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恐惧学习的情绪,又忽视了幼儿运动、认知、社会性、艺术审美等方面协调发展。
解决策略:幼儿4岁后出现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师资水平与学习环境因素,理性选择兴趣班。
常见问题3 一致性差 亲职教育缺乏
部分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态度、方法不一致,父母教育意识淡薄,致使孩子社会性发展不足。
解决策略:父母要端正养育态度,主动学习家教知识,多陪伴和关怀孩子,尤其是父亲要深刻认识自身对儿童成长的独特影响力,履行亲职责任。引导祖辈接受家庭教育新观念,掌握家庭教育新方法,科学抚养儿童。家庭成员间沟通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共同遵守执行。
6~12岁
常见问题1 家长忽视教育责任 缺乏家校合作意识
少数家长基本不关注儿童的学习、交友、心理状态等情况,不主动联系老师,很少参加学校活动。
解决策略:家长要树立责任意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陪伴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用巧妙引导代替训斥打骂。主动和老师沟通协商,促进家校共育。
常见问题2 家长过度关注学业成绩 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担心儿童输在起跑线上,过度关注儿童学业成绩和特长培养,高强度、高难度学习占用儿童玩耍和休息时间,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解决策略:家长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儿童的玩耍时间和活动量,督促儿童参加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劳逸结合,给予儿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常见问题3 儿童缺乏时间管理意识 做事效率低
儿童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拖延,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家长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拖延行为,与儿童共同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解决策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帮助儿童学会自我管理时间。
12~15岁
常见问题1 青春期叛逆 亲子关系紧张
进入青春期,儿童可能出现过度关注自我和排斥他人意见,对父母不信任等叛逆行为。家长要采取合理的方式缓解亲子关系,帮助儿童平稳度过青春期。要认识到青春期叛逆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正常现象,理性控制情绪和自我反省,避免激化亲子矛盾。
解决策略:尊重儿童独处的情感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宽容和个人空间,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建立平等对话的亲子关系,关心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烦恼,采用有重点、讲技巧的多元化沟通方式,培育共同话题,减少代沟,与儿童共同成长。
常见问题2 呈现厌学情绪 容易沉迷网络
儿童对待学业态度消极,出现迟到、逃课等现象;沉迷网络游戏,易受到网络暴力等负面文化的影响。
解决策略:家长要采用理性方式与儿童沟通,倾听儿童心声,建立合理期望;与老师探究厌学原因,寻求专业帮助,缓解儿童厌学情绪,帮助儿童建立学习自信。家校配合,普及网络安全法律常识,与儿童共同协商网络使用规则,引导儿童明确上网用途,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加强网络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家长要让儿童感受到家庭温暖,避免儿童通过网络获得畸形情感补偿;丰富儿童课余爱好,获得成功乐趣。
常见问题3 容易意气用事 校园暴力滋生
儿童情绪不稳定,做事缺乏理性,盲目崇拜偶像;存在言语羞辱、欺负弱小,甚至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问题。
解决策略:家长言传身教,采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了解儿童的日常表现与交友情况,帮助儿童正确应对校园暴力,掌握自助与施助的有效方法,维护合法权益。
15~18岁
常见问题1 负面网络文化影响 不良社会群体干扰
高中阶段儿童自控力不强,部分儿童易受到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盲目模仿抽烟、酗酒、盗窃、打架斗殴、吸毒等不良行为。
解决策略: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儿童了解负面网络文化的危害,与儿童协商上网规则并相互监督,增强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儿童树立正确是非观,观察儿童异常表现,及时干预,培养儿童自觉抵御负面网络文化侵蚀的能力。
常见问题2 焦虑情绪倾向明显 社会适应不良
高中阶段儿童因学业压力过大,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倾向,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社会生活。
解决策略:家长要加强亲子交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和社会性发展,注重能力的协调发展。家长、教师、儿童共同协商学业规划,诊断学习问题并及时干预,引导儿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家长通过寻求专业指导,掌握辨识、干预儿童异常情绪和行为的有效策略,缓解儿童的焦虑情绪,提高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儿童主动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