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领域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22.11.2015  11:29

      “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艺创作主体不断壮大,戏剧、影视、出版等领域成果丰硕,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我市先后引进完美世界、腾讯、乐视集团等全国品牌文化企业,引入资金总额超过500亿元。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市已获批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7个,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达71个。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注册文化企业达到68756家,同比增长32.99%。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74.36亿元,占全市GDP的3.3%,同比增长15.1%。
      与此同时,我市文艺创作呈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势头。“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创排演重点剧目15台,涵盖川剧、京剧、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曲艺剧等艺术门类。话剧《三峡人家》、杂技剧《花木兰》、歌剧《钓鱼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共计16部影视作品在央视和省级卫视播出,其中6部作品获“飞天奖”、“金鹰奖”。微电影《棒棒来了》获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全国二等奖。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出版图书29800余种、电子音像出版物2280余种,策划主题出版选题500余种,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
      “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传播体系基本形成,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交流渠道更畅通。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8.5%和99%。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总数达到21家。全市已建成影院143家,实现区县影院全覆盖。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