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旅会 | 文旅产业“大咖”齐聚 把脉西部文旅融合新发展

21.06.2019  21:38

如何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下好文旅融合这盘大棋?

6月21日下午,在N8馆主舞台“行千里,致广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各路行业“大咖”带来满满干货,对文旅产业新模式、新形态、新思路进行探讨与案例解析。


文创产品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论坛上,成都奇村文创总经理、明月村操盘手陈奇讲述了自己在明月村的经历。

没有名人故居,没有风景名胜,没有旅游资源,如何发展明月村?这是摆在初来明月村的陈奇面前的一道难题。依据11年文化旅游项目的经验,她在明月村启动“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开启了以前从未有的文创产业。

在规划之初,其实就是依托村里的一口老窑和制陶的手工艺来进行发展,以手工艺文创立村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明月村文创和旅游的收入预计会达到3亿元。

在陈奇的想象中,未来的明月村,是集众人之力打造的乡村“乌托邦”,陈奇表示,“依托文创,对旅游进行更精细化的提档升级,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感和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做很多事情。”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副总裁冶青认为,文旅融合的模式与旅游要素形态融合,要把“吃住行游购娱”的一切要素融入文化元素,把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化”,并创造全新业态内容。        

文旅融合早已存在,问题时还不够普遍、不够充分、不够好。”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结合周庄的文旅融合经验谈了自己的想法,一些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综合体、旅游大项目、老牌旅游古镇古村,普遍存在内涵单一、商业味过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作用,改善原有的旅游产业结构,由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度假休闲为主转变,实现景区内涵的置换、更新和充实。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潘建新认为,5G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改变了人类沟通方式和场景,在旅游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加速迭代升级趋势、网红项目风光不再。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文旅产业,如何走好差异化道路,把资源运营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就需要抓住趋势精准布局,建立核心独特传播营销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域化。 

多措并举助力西部文旅发展       

一个企业最后是要盈利的,企业最大的利润一定是来自于品牌溢价,品牌溢价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其中有一项就是审美的提高,对于文旅而言更是如此。

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认为,重视景区美的打造,同时,要发挥IP(注:知识产权)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联动效应,风景再好还是需要客流,客流需要内容以及沉淀下来的IP来维系,像日本的千与千寻,熊本熊等知名IP的成功,非常值得借鉴,国内景区要注重体现当地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IP。

2018年是国潮元年,《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传统文物鉴赏节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企业在其中做链接和衔接,像这样的遗产要活化和利用起来。

冶青对打造IP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要将传统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沉默的“事业型“公共文化产品转化全新的旅游功能服务体验设施,让城市充满文化,把传统媒体生产、创意服务、文化投资等领域融入到“文旅”发展的大格局下,塑造全新的产业链条,将文化生产贯穿到全领域当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柯 实习生 曹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