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字信息化贡献了哪些力量?
重庆日报消息,9月17日,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慧医疗论坛举行,论坛以“以‘智’战疫,融‘慧’健康”为主题,近200名专家学者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疾病救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应对挑战
“疫情突然暴发,将我们在医学管理、医学理论、医学方法等方面的短板暴露出来,一时无法适应。”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主旨演讲中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通过戴口罩、居家隔离等形式,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把易感人群保护起来,取得了重大成绩,这更多是社区管理的胜利。
樊代明表示,抗击疫情期间,传统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呼吸、ICU、传染等多个科室专业力量也纷纷发力,形成了战胜病毒的合力。“任何专家和任何专业的单打独斗都将力不从心,只有创建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包括整合型的医学研究体系、医学教育体系、医学防疫体系、医学管理体系。
数字信息化为抗疫作出大贡献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字信息化贡献了哪些力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胡建平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怎样把要隔离的人找出来,大数据就发挥了作用,此外医疗救治、决策部署也离不开信息化。比如人员的安全流动靠的是健康码,而健康码的核心数据支撑就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目前健康码查询次数已接近400亿次。
胡建平还为智慧医院建设支招。他说,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体验、促进学科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流程是智慧医院建设的6个方面,也是其核心所在。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全覆盖业务信息系统、全周期医院数据治理构成了智慧医院建设的三大基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坦言,疫情带给我们四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公共卫生体系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大潜力;二是在不少地方临床救治难以实现“平战”转换;三是健康生态圈亟需科技重构;四是人人参与的健康意识还不足。
重庆有619万余人领取电子健康卡
“雷神山医院是一边建设一边收治,一边培训一边验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雷神山医院副院长蔡林回忆,在智能抗疫方面,雷神山有5G,机器人消毒、送药,机械臂B超,尽可能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温海燕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在卫生健康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基础上,依托电子健康卡,实现了全市个人健康档案查询应用。目前,重庆已有619万余人领取电子健康卡,2734万余人次用卡,日均发卡量1.5万张;贫困人口领卡完成99.82%。
此外,重庆市新冠肺炎咨询服务平台也于2月9日上线,汇聚了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等43家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咨询服务资源,提供新冠咨询、预约挂号、智能导诊、线上问诊等各类医疗服务。
目前,重庆也在积极推进智慧医疗事业和智慧医疗产业发展,作为重庆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应用的重要部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院”示范建设工作从2018年起持续推进,已建成25家“智慧医院”,其中2019年新增15家。
原标题:数字信息化为抗疫作出大贡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