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小小“地票”缘何撬动农村城镇大格局?
提到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火锅、山城以及繁华的都市和美丽的长江三峡。然而, 重庆还有一个不为你所知的特点,它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 “ 另类 ” 直辖市。 如何让这个“另类”城市中百万农民走出大山、搬出库区,安居乐业,那可是一篇大文章。
从 2008 年开始,重庆以农村宅基地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性地发明了 “ 地票 ” 交易制度。 从此,农村宅基地可以化身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入场券”,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的“香饽饽”。
一张 “ 地票 ” ,犹如棋盘上落下的一枚关键棋子,一招棋到,满盘皆活。小小 “ 地票 ” 缘何如此神奇?
嬗变:昔日 “ 死资产 ” ,如今 “ 变现钱 ”
52岁的邹友谊,是洪湖村首批尝试“地票”交易的农户之一。他回忆说,当时就是把老房子和院坝拆掉恢复成耕地,没想到因此就得了8万多元钱。家里用7万多元在新建的村居民点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剩下几千元。 “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
在以榨菜闻名海内外的重庆涪陵,珍溪镇洪湖村还有不少农户都在“地票”的帮助下,陆续告别居住多年的土坯房、危旧房, 搬进了祖祖辈辈梦想的新居 。
“以前我住在那边的半山腰上。”在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原巴阳镇阳坪村4组村民夏才群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房子是土木结构,房子很大,但是确实环境有点差。”
夏才群说, 虽然进了城,但农村房子却带不进城,只能让它空在那里。 后来,听说只要把房子拆了、把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就可以拿到钱,于是他马上就去申请了。最后,夏才群拿到了被老百姓称作“土地复垦钱”的补偿款共计68122元,再加上自己的部分积蓄,他在县城买了房子,真正成了城里人。
昔日农民的老房子和宅基地,最后给农民带来一笔可观收入的故事在重庆不胜枚举,而这一变化过程的背后靠的就是 “ 地票 ” 。
“ 地票 ” 制度,就是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并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腾出建设用地指标 ,在留足本地使用指标后,剩余的部分作为“地票”进入土地交易所出售,交易金额扣除复垦成本后,按照 85 : 15 的比例分配给 农民和村集体 。
长期从事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的西南政法大学刘俊教授表示, “ 地票 ” 的出现,让农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房屋和土地带来的财产性收益,而这对于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至关重要。
据了解, 近年来重庆累计有 409 万农民转户进城,其中相当一部分自愿退出宅基地,享受到 “ 地票 ” 带来的好处。 农民每户10万元左右的“地票”收益,相当于进城农民的 “ 安家费 ” 。有了这笔钱,他们的养老、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及家具购置等问题,都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创新:建设用地随人进城 农村耕地越来越多
在重庆很多农村地区人去楼空、大门紧锁的现象极为普遍。 重庆市江津区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全区近 40 万农户中约有 23% 已经完全放弃了农地耕作,闲置或半闲置的建设用地粗估可达近 3 万亩。
在铜梁区,原侣俸镇新益村村民杨颂明早年举家外出务工,已在城区定居,留下农村老家的房屋常年闲置无人居住。杨颂明说村里曾经有人出价1万多元想购买家里老房屋,他没有答应。后来,房屋年久失修、风吹日晒,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撰文指出,全球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相应减少;农村耕地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有所增加。 原因是城市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地约100平方米,而农村则在200—300平方米,农村人均用地量约为城镇的2.5倍。从理论上讲,一个农村居民进城后,可节约用地150平方米左右,如果将其复垦,耕地必然增加。然而现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同时增加、耕地反而减少的情况却与国际发展方向相悖。
数据显示,2000—2011年,全国1.33亿农民进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但农村建设用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耕地年均减少约1000万亩,直逼18亿亩耕地红线。
正因如此,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副总裁王晓芹认为, “ 地票 ” 交易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用市场机制,打通城乡建设用地 “ 两张皮 ” 的局面,让进城农民能够以优厚的价格卖掉自己在农村的房子,从而减少了农村的建设用地。
据统计,到2015年底,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累计交易地票17.29万亩,即在农村新增了17.29万亩耕地,而同期城镇规模扩展实际占用耕地仅7.32万亩,这样一来,农村的耕地就越来越多。
多次调研“地票”制度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认为, 重庆 “ 地票 ” 是在不违背现行法律政策体制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创新制度,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办法。
坚守:让农民既满意又放心
洪湖村村支部书记郭中礼说:“‘地票’是个新事物,不少群众最初心里也确实犯嘀咕,有人担心‘地票’交易款能否及时兑现,会不会打折扣;有的担心迁入集中居住点后,养猪、种庄稼不方便。”
上边有了 “ 地票 ” 政策,下边农民有 “ 地票 ” 交易的愿望,如何把两者更好地衔接起来,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做。
洪湖村的办法是,充分发扬村民民主,在4个月时间里,先后7次召开村民大会,由大伙儿自己决定是否愿意参与“地票”交易,是否愿意在宅基地复垦后,迁入农民新居居住。
针对群众顾虑,村里请来区国土部门工作人员,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对“地票”兑付期限、支付金额一一作出解释说明。同时,村里还按照村民要求,在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猪圈和养蚕房,满足副业需求,并硬化了周边村道路,使集中居住点农民距离自己的田地最长不超过10分钟路程。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董建国说, 宅基地复垦, “ 地票 ” 交易,这既是经济事务,也是群众工作。 农民利益要保障,经济诉求要尊重;同时也要让农民自愿参与、自主决定,在现代市场中公平地获得土地财富。 “ 衡量农村土地政策创新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农民满不满意,是不是自愿参与,千万不能搞强迫命令。 ”
经过 7 年探索,今年 1 月 1 日重庆正式颁布施行《重庆市地票管理办法》,标志着探索 7 年多的 “ 地票 ” 制度进入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 当前,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夯实“地票”交易基础上,已开始积极引导耕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八个农村产权交易品种规范交易,农民资产市场化交易更加规范了。
在秀山县,心湖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交所,在梅江镇兴隆坳村以出租方式流转耕地469亩,发展水面养殖和高端猕猴桃种植,惠及146户农户,户均获得土地流转金1580元/年,吸纳村里40余人就业,每人每年打工收入超过7000元。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工作, 能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开辟更多的渠道,让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王晓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