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春文艺汇演有看头 为传统的年增添创意的味
为传统的年增添创意的“味”
“在京剧里看到老生饰演的女人,听交响乐时有乐手过生日……这个春节的演出处处有惊喜,场场都过瘾,点个赞!”2月24日,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市民张建强在朋友圈里如是感叹。
张建强的感叹并非“一家之言”。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前后,重庆共有上千场文化活动,在已经举办的活动中,不仅活动形式较往年更丰富,还穿插了反串、话剧告白等诸多新鲜元素,迎来市民点赞无数。
接地气
——我的舞台我做主
近日,江津珞璜镇合解文化广场挤满了观众。舞台上,一群从来没有演出经验的村民迈开大步,跳起红绸舞,拉开了他们自编自导的新春联欢会的序幕。
当天,120多名村民带着风车、碾子、犁耙、蓑衣轮番登场,为乡邻们表演了10余个节目。“以前,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明星表演,现在舞台上的明星就是村子里的熟人,说的还是方言,过瘾得很!”说起这场演出,村民张红光至今意犹未尽。
除了村民自办“春晚”,业余故事员、图书馆小读者、回乡大学生也成为舞台的主角——在2015年沙坪坝区春节专场故事会上,几位业余故事员就在黄葛树下讲述老重庆的故事;在重庆少儿图书馆的迎新联谊会上,快乐的小读者们稚嫩的表演赢得了人们的喝彩;明日下午,在黔江武陵文化广场还将举行黔江区大学生回乡才艺展演,40多名从黔江走出去的大学生将以一台综合节目向乡亲们展示自己的风采。
“我的舞台我做主,现在越来越多的区县开始以这样的理念打造自己的‘明星’,培养自己的文艺队伍。”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春节演出中,不少区县都是“就地取材”,推出原创节目,“不仅更接地气,也更有看头。”
有创意
——传统戏剧加入新鲜元素
如果你以为传统戏剧就是唱些陈年旧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个春节,市京剧团在洪崖洞的演出,台下不仅坐着端着茶杯的老大爷,更多了些年轻的面孔。为了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新年大礼,演出团队决定以反串的形式表演《龙凤呈祥》,于是,票友们看到老生张军强变身为孙尚香、旦角周利成了乔玄……每个演员都跳出了自己以前的行当。台上演得起劲儿,台下也看得过瘾,更让不少年轻观众大开眼界。
不仅是反串版的京剧,川剧表演也跳出了传统框架,让人惊喜。大年初二的杨家坪步行街,市川剧院带来的“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中,演员们临场发挥加入了到杨家坪走人户、看老太婆跳坝坝舞等不少有趣的场景,生动的语言让现场数度沸腾。
“戏曲也是可以时尚有趣的,这些表演之所以吸引观众,是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大家,传统就在我们身边。”对于此次的老戏新演,重庆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如此评价。
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室主任黄波也表示:“传统戏剧有些已经脱离现在的社会形态与生产方式,才子佳人的故事已不能吸引年轻人,创新才是硬道理。”
讲感情
——与观众互动很“走心”
好的新春节目不仅要有年味,更要有人情味。因此,今年我市不少新春演出都十分“走心”。
由我市独立剧社303打造的情感话剧《80 90》在春节前夕的情人节当天于国泰艺术中心上演。演出结束后,团队邀请了3对情侣上台现场表白,当那些藏在心底很久的话语随着话筒吼出,台上台下几乎“哭成一片”。
这样“走心”的画面在大年初一的日月光广场也曾上演。当天,2015年渝中区“我们的节日·春节”群众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演出前,为给小提琴手汪兴楷庆祝61岁生日,60人的乐团临时决定送上一首《生日快乐》以及大蛋糕。于是,当天下午,许多市民第一次听到了交响乐版的《生日快乐》,并与一位身穿燕尾服的老乐手“分享”生日蛋糕。
市文化委艺术处处长谭光龙表示,在今年的新春演出中,类似的惊喜无处不在,“各团队的表演都很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不仅拿出了数量,更是拿出了质量。”
“它们处处暗藏惊喜,为传统的年增添了创意的‘味’。”黄波用一种很诗意的说法来总结今年的新春文艺汇演,并称新春表演已成为人们节日生活的一部分,重庆已在舞台表演中开启自己的创意模式,“给人惊喜,也给人温度。”本报记者 牛瑞祥 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