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大剧院打造重庆南部文化新地标

30.10.2015  12:22

中新重庆网10月30日电(罗敏)30日,笔者走进重庆南岸区全国首家以音乐家“施光南”命名的剧院——施光南大剧院。施光南大剧院是与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遥相呼应的文化圣殿,是重庆南部区域第一家高雅艺术大剧院,方便了长江以南市民观赏高雅艺术表演。

今年上半年,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命名的“施光南大剧院”全面建成,该项目坐落于南滨路文化产业带烟雨路,历经四年建设,于今年5月10日迎来首演,是重庆南部区域的首家高雅艺术大剧院和地标性文化建筑,对推动南岸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和满足南部区域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重庆市首个艺术家冠名的文化大剧院,施光南大剧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共7层,可同时容纳1200多人观看演出。剧院的舞台、声乐、灯光均按国际一流标准配置,可供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交响乐演出,兼顾大型综合文艺演出,同时具有为演出团队及文化艺术交流提供排练、化妆、休息、会见、会议、宴会等服务功能。

重庆南部区域第一家高雅艺术大剧院。剧院位于南滨路商业文化地带烟雨路重庆国瑞中心,风景绮丽,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配建有五星级酒店,6A级写字楼。剧院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重庆江南体育中心。剧院北侧为体育中心体育馆,南为中心网球训练场,西侧与体育中心室外运动场相邻,东侧即为烟雨路。完美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专业团队可满足大型歌舞剧、综艺节目演出、戏剧、话剧以及会议等不同需求。

南岸区创新引入民营资本建设施光南大剧院,施光南大剧院原本应由政府投入新建,南岸区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多赢,剧院产权属于重庆国瑞控股集团,由其投资建设,其性质为公共文化设施,以零租金无偿租给区政府委托专业剧院公司实施经营管理。

施光南大剧院项目也是南岸区成功引进民营企业建设大剧院的首次尝试,不仅有效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也探索出一条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3亿元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社会资本,建成后由国内专业院线打造成为与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相辅相成的文化圣殿。

同时,对周边商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逐步显现,对发展地区经济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主导和社会资金的参与,最终实现了公益性定位与市场化经营的有机融合。施光南大剧院就是南岸区引入民营资本开展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成功案例。施光南大剧院,将成为南岸传播高雅文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又一重要阵地,也将成为弘扬高雅艺术、提高市民文化修养、促进重庆与国际城市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施光南大剧院成为南滨路以及重庆南部区域的文化地标性建筑。以施光南大剧院为核心,南岸区形成了大剧院为引领,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茶园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场馆为辅助,专业和群众文化品牌为支撑,一个立体化、无缝覆盖的文化网络,为南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施光南大剧院的建设模式激发了“蝴蝶效应”,超过20亿元的民营资本相继注入南岸区米市老街、慈云老街、弹子石老街等多个文化项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交融发展,对地区产业生态布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施光南大剧院经营管理方——北京保利剧院管理公司每年开展艺术类演出不低于60场,含国家文化部直属院团南岸演出季场次不低于10场。按全年54周计算,平均每周至少演出1场以上。其中国际级和中央直属演出团队或艺术家剧目20场,省级演出团队或艺术家剧目20场,地市级文化团队或艺术家剧目20场。除艺术类演出外,举办一定场次的“施光南音乐讲座”、“施光南音乐会”、“施光南音乐节”等品牌活动;面向市民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知识讲座、音乐欣赏专题等。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