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如何让大山里的深度贫困乡“换了人间”?
图为车田乡改造前(上图)后(下图)的公路主干道对比图。新华网 发(被采访对象供图)
新华网重庆1月3日电(李华曾 韩梦霖)彭明涌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车田时的情景。2017年底他被派驻到酉阳县车田乡车田村当“第一书记”,清晨从重庆主城开车出发,到达车田乡的时候已经是当天下午。
“那时候车田乡几乎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通组公路都是泥土路,坡陡弯急,交通条件很差,农产品根本走不出大山。”彭明涌回忆。
而车田乡黄坝村2组七旬老人文成俊印象中的车田,则是不折不扣的一块“贫瘠之地”:村民住在山坳里低矮、倾斜的木屋内,院坝杂草丛生,长满枯草,圈里也少有牲畜,居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山外面打工去了,”文成俊说。
当时间的指针拨动到2019年底,大山里面的车田则呈现给世人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今的车田,道路宽敞平整,全乡通组的“四好农村路”已达90公里,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拓宽至6.5米,从泔溪进车田的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接近尾声,进出车田不再路塞难行;如今的车田,居民房屋修葺一新,院落干净整洁,一栋栋新民宿掩映在绿树之中;如今的车田,油茶飘香,叶用枸杞、花椒、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苗绣加工坊形成品牌,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
冬天的车田并不冷。“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托起了当地百姓致富的希望,也为脱贫摘帽后的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车田乡的乡村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的干部群众有了“日月换新天”的感觉。
图为彭明涌在泔溪车田公路建设施工现场了解相关情况。新华网 李相博摄
补齐交通短板,车行车田不再难
车田乡位于酉阳县东北角,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深处的车田,距离县城75公里,由于喀斯特地貌限制,道路等级较低,进出路难行。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起步晚,带动增收能力有限,导致车田乡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多数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
无论帮扶干部,还是当地群众,都意识到补齐交通短板,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
车田乡党委书记田相君介绍,紧扣制约车田乡脱贫的突出短板,车田乡以交通、电力、通讯、人居环境为重点,规划实施扶贫项目114个。
站在天龙山上,只见山下的公路蜿蜒盘旋,路边有忙碌的工人和轰鸣的机械,当地正在抓紧实施的泔溪至车田的公路已接近尾声。
据车田村第一书记彭明涌介绍,泔溪车田路工程起于泔溪镇与S306线相交处,止于车田乡小寨村墙院,全长27.266公里,工程总投资3.22亿元。
“这条道路通车后将拉近与酉阳县城、湖北来凤的距离,不仅方便农产品卖出大山,还将带动旅游业发展,极大地促进当地脱贫攻坚。”彭明涌说。
来车田工作以前,彭明涌在重庆市公路局工作,有丰富的工程项目施工经验。走马上任后,他立刻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始做全乡的交通规划。泔车公路部分路段处于高海拔地区,地质情况复杂,该公路改造开始后,彭明涌积极参与,一有时间就跑现场,跟进施工进度。
这两年来,车田乡的乡道上、街镇里、村落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干劲十足,挖掘机钻石的声音奔腾不息。
如今车田乡的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善,集镇至猫头坝、大窝坨至天龙山等8条旅游景点、重点寨落的农村公路建设已完工4条;27条100.5公里“四好农村路”已完工94%,达到90公里,全部建成后全乡10户以上的院落公路通畅率将达100%。
一位当地儿童从桐麻台村民家中的院坝走过。新华网 李相博摄
危房变“诗意家园”,乡村旅游展新颜
位于车田村7组的桐麻台,是一处由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扶贫集团和当地政府共同打造的民俗村寨。这里曾是一个原生态的土家古村落,有21户村民,共102人,其中贫困户2户7人,寨子前后古树众多,其中不少还是珍贵的金丝楠木。
曾经,这里的人居环境却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房屋破旧不堪,不会有多少人想过在这里规划发展乡村旅游。
但车田乡的对口帮扶单位、重庆市文旅委扶贫集团的干部经过考察后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破旧的木屋,只要稍加修葺便可变身独具特色的民宿;泥泞的乡间小道,只要铺上石块就可成为别具一格的便民路;杂乱的田边地角,只要围上木质或竹类栅栏,就能成为别致惬意的田园风光……
在他们的支持下,高标准对桐麻台的村民房屋和庭院进行了环境整治,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对现有木质房屋实施保护改造,规范院落,清理院落杂物,集中修建圈舍,拆除院落内圈舍。
据车田乡党委书记田相君介绍,为了全面打造该地人居环境,“干部经常到院落亲自示范,以各种形式宣传引导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群众热情,转变群众思想意识,改变行为习惯,打造一个宜居的新农村。”
如今,经过人居环境整治,修葺一新的土家院落与周围的群山、古树、翠竹、梯田,共同勾勒出一幅桃花源景色般的田园村落风光。一片绿树丛林之中,一个按照民宿风格蝶变出来的村寨焕发出新颜。
乡村旅游,是车田打“翻身仗”亮出的一张王牌。
小寨村猫头坝乡村旅游示范点布局的乡村旅游民宿。新华网 韩梦霖摄
邻近集镇的小寨村猫头坝,是重庆市文旅委扶贫集团在车田乡重点打造的四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该项目通过改造村民自建木结构房及居住环境,围绕民宿布局产业园、体验园,打造成以村寨度假为核心特点,苗绣技艺、民族文化体验、自然生态观光、家庭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康体等功能为补充的乡村旅游度假点。
“在打造乡村旅游度假的过程中,还以利益联结的方式让当地群众尝到甜头。”车田乡党委副书记刘欣说。
据介绍,重庆旅投集团按1500元/年的租金租赁农户房屋,每间房屋村集体统一提成15元。民宿产业园按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聘请农民务工的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由村集体嫁接涉农企业,按旅游接待标准、体验式的规划打造,涉及农户的46户181人,其中贫困户11户42人,可实现土地流转、务工、利益分红、家庭户自主经营等“四金”收入。
村寨度假的产业发展起来以后,还将让猫头坝周边、集镇325户1782人吃上旅游饭,为全乡发展旅游做出示范。
而在清明村3组苗营古寨内,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已接近尾声,村寨房屋改造初见成效,石板便民路铺设已完工。古寨外露营基地的20个露营平台正在建设,悬崖酒店正在寻求合作伙伴。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重庆市文旅委扶贫集团编制了《武陵桃源·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车田乡规划了一张乡村旅游扶贫的美好蓝图——依托车田乡天龙山、后河峡谷、黄坝森林等优美自然环境与保存完好的传统土家村落资源,对接市场旅居度假热点,以桃源特色村落开发为重点,以桃源美景打造为支撑,打造以特色村寨度假为核心特色,民族文化体验、自然生态观光、家庭休闲娱乐等功能为补充的现代版桃源生活目的地。
而这幅蓝图,将让车田在脱贫摘帽后,以更高的起点和更坚实的基础,规划乡村振兴的美好远景。
酉阳车田乡小寨村油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正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找准产业着力点,油茶飘香脱贫路
11月底的车田乡,天气已经转寒,但车田乡小寨村一组65岁的村民文志秀依然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农具到山坡上干活。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当地的油茶种植基地内给油茶树管护、锄草、施肥。
“干一天能挣100元左右,一年就有1万多元,比干农活儿挣得多,”文志秀说。
除了在油茶基地的务工收入,文志秀还把家里的几亩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还有分红收入。村里没有发展油茶产业之前,她在家养猪、种洋葱,尽管老伴儿因为中风已经干不了多少农活,但靠着在油茶基地的务工收入,文志秀一家依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长期以来找不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也是车田乡陷入深度贫困的原因。”车田乡党委副书记刘欣表示。
最终,车田乡确定将油茶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酉阳县是重庆市油茶种植大县,有种植油茶的历史传统,油茶具有软化血管、防“三高”的功效,市场前景看好。
为此,车田乡在境内车田村、小寨村、清明村打造了车田乡油茶示范基地,以“公司+ 基地+农户”、农户自管的模式,引进企业投资发展油茶产业,鼓励个体企业带动群众共同发展,以群众土地入股,期间聘请农户在基地务工,见效收益后按136的比例分红,其中农户占60%,企业占30%,村集体占10%。目前,已在全乡发展油茶10000亩,管护野生油茶5000亩,带动农户1613户增收,其中贫困户626户,创造季节性工作岗位500余个。
由于油茶种植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见效,车田乡还实施林下养殖,发展土鸡养殖5000余只,火鸡400余只,直接带动部分农户增收,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油茶的病虫害发生率。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油茶精加工厂,日产油量1000公斤,提供就业岗位30个。
位于重庆市酉阳县车田乡小寨村1组猫头坝的“非遗工坊”内,26名来自车田乡各个村的留守妇女正在一针一线地赶织“苗绣”。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除了油茶,在车田乡,苗绣也成为带动当地留守妇女就业增收的特色产业,并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小寨村1组猫头坝的“非遗工坊”内,26名绣娘在刺绣机前忙碌地做着“酉州苗绣”。26岁的“绣娘”耿宝华就是其中之一。耿宝华是车田乡黄坝村二组的建卡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小学,丈夫在外务工,“非遗工坊”项目启动以前她在家带小孩,没有其他收入。现在,耿宝华每天利用孩子上学的闲暇时间来“非遗工坊”上班,一个月可以拿到最高2000元的计件工资收入。
据了解,当地政府组织周边留守妇女、贫困群众参加由非遗传承人指导的苗绣培训,帮助他们初步掌握非遗项目“酉州苗绣”手动编织技巧,培训合格人员直接转为“绣娘”,也可以灵活在家当“织女”利用闲暇时间绣作品,完成的优秀作品由当地苗绣公司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这些妈妈们不用再离家到外打工;在家既能照顾孩子,还有钱赚。”当地村干部介绍。
绣娘们手上不停穿梭的绣针,也绣出了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美丽画卷。
编辑: 李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