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致信家长:无用方为大用 请放慢脚步陪伴孩子成长

03.02.2015  02:31
【摘要】 放寒假前,南开中学学生处给全校4000多名中学生家长写了一封信,执笔老师龚春华是学生处副主任,也是一名高一语文老师。其实,龚春华老师心里也没有底,这封信到底能不能对家长有所触动。

  “如果我们用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观点来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或许会被当下的社会斥为无稽之谈,因为实用主义哲学早已深入人心……”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生的家长,收到学校发来这样一封信,你会怎么想?这两天,重庆南开中学4000多名家长就收到了写有这样句子的一封信,让不少家长深受触动,并把信晒上了微博、朋友圈,成为最热门的亲子话题。

  一封比成绩单早到的信

  提醒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期末成绩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摒弃过度关注分数和结果,家长应该陪伴成长。

  放寒假前,南开中学学生处给全校4000多名中学生家长写了一封信,执笔老师龚春华是学生处副主任,也是一名高一语文老师。龚老师有8年班主任经历,对初中家长的心理十分了解。

  “其实这不是南开中学第一次给家长写信,这几年每学期期末,学生处都会给家长写这样一封信。”昨日,龚春华老师介绍,期末考试前一天,他一气呵成写了这封信,后来经过学生处集体加工打磨。今年的主题是讲“慢生活”,提醒家长放慢脚步倾听花开的声音,从慢的角度“做一点无用的事”。

  学生处主任张莉花说,之所以老师会选这个主题,是因为学校期望通过这封比成绩单提前收到的信,提醒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期末成绩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摒弃过度关注分数和结果,家长应该陪伴成长。

  一封让家长热议的信

  面对他们,我真的希望时间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希望他们能多点自拍,多点回忆,多点欢聚,多点笑颜。

  其实,龚春华老师心里也没有底,这封信到底能不能对家长有所触动。

  1月31日,南开中学官网上发布了《重庆南开中学2015年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短短一天时间点击率就超过了200次。一些家长还在微博、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收到的纸质信件。

  昨日下午,重庆晨报记者通过私信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学生家长高宇说:“孩子的学习重要,但是他们的快乐不能被扼杀。”他说自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在乎孩子的成绩,但因为看了这封信,会更理性地看孩子的成绩单了。

  市民李丹说:“很多家长都企盼自己的孩子能够高飞,却很少能体谅孩子们飞得累不累。我表妹是南开中学初三的学生,我很了解南开中学的学生们都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但身为95后乃至00后的他们却在适应60后以及70后制定的人才标准。他们还只是孩子,应该笑得阳光一点,对自己的爱好应该有一点点的选择权,然而他们现在的目光所及却仅仅是名次、考分,甚至是考试过后又要进行新一轮的打拼。身为成年人的我,深刻了解到成年之后面对的一轮又一轮对于人性对于现实的挑战和考验。所以,面对他们,我真的希望时间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希望他们能多点自拍,多点回忆,多点欢聚,多点笑颜。

  一封受网友追捧的信

  “期待有一天,此观点似小小蒲公英,四处散播,落地生根。对的方向需要大家共同坚守维护,家长也应承受压力,尽到力量。

  在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的腾讯微博内,留下了不少关于这封信的评论。重庆晨报官方微博也发布了这封信,同样引起网友的关注,不到一小时转载、评价、点赞的就超过了100人。他们中有学生家长,也有中学生,还有一些刚刚走过青葱岁月的年轻人。

  @葡萄正琳(长篇小说《闺蜜》作者郭琳):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思想的孩子。

  @豆瓣果:期待有一天,此观点似小小蒲公英,四处散播,落地生根。对的方向需要大家共同坚守维护,家长也应承受压力,尽到力量。

  @iris:我就是南开的学生家长,在这样的时代大潮里,知易行难啊。

  @邓傻洲洲:无奈,小时候就该懂的东西,我现在才懂……

重庆南开中学2015年寒假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您的孩子考试结束,顺利离校返家,寒假生活已然开启。学业成绩将由班主任随后(发放)寄出,敬请查收。

如果我们用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观点来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或许会被当下的社会斥为无稽之谈,因为实用主义哲学早已深入人心。成绩至上、目标第一的教育论或已洗去了许多人头脑中养孩子的乐趣,现在一些父母总是在盼望孩子快点长大,快一点达成父母心中的期盼。操劳的父母总是在工作和家庭的两端来回奔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疲惫地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可以被工作、事业、人际交往挤满,可就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总有一天,那些父母们会意外的发现:没有晾着儿女衣服的阳台有点空荡,少了一副碗筷的饭桌有点寂寥,茶几上不再摆设可爱的玩具有点冷清,听见邻家的小姑娘喊爸爸时总怀念曾经的温馨……这才意识到孩子的长大其实是父母的落寞。那时才多么希望时光可以慢流,时间可以不像现在这样急不可耐,能够慢下来,听听孩子说一些天真烂漫的故事,道一些可爱单纯的想法。静静的陪伴,就像是在一个冬日阳光照耀的下午,一家人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父亲慵懒的躺在摇椅上打着瞌睡,母亲和女儿说着体己的话儿。这样的时光才是最值得回味,最需要典藏在沧桑的岁月中。

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当我们环视周围,不正是看到一群因为速度、高效所教育的伪成熟的孩子么?三岁学舞蹈,四岁学钢琴,五岁学绘画,六岁背唐诗,学习是孩子们生活的唯一,丢失了童年的乐趣、少年的轻狂、青春的热情。为了成绩、名次,为了全能的素质而拼尽全力。待到他们毕业之时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生活的乐趣所在,他们只会在压抑之后的毕业季,在疯狂之后挎着行囊朝着高校走去,却不是朝着志趣前行,他们也只会在大学毕业之时才会因为生活、工作而茫然不知所措。

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慢下来认真的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我们的父母心里其实非常清楚一段旅行好过一次培训,一本好书胜过一套试卷,一次促膝长谈重于一夜挑灯苦战。但父母往往因为社会的趋势而瞻前顾后。孩子只有一个,人生只此一回,选择仅有一次。当家长们在手足无措之时便会将目光投注到成绩。其实,成长永远都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情。当我们对孩子成绩患得患失的时候,引导孩子整理知识、系统分析,或许远胜于空洞的鼓励或责备;当我们忙着催促着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赏罚分明,或许更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当我们周末呆在家里苦了自己,也累了孩子的时候,或许一次爬山更能换回一家人大好的心情。放慢孩子成长的节奏,才是对生命的尊重。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在拘谨的狭小空间里迷失自我。亲爱的父母们,成长的生命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乐与苦、喜与悲。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能成为孩子的替代者。优秀的父母只会营造环境,提供契机;成功的父母只会在漫长的岁月中享受养育孩子的快乐。因为,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美的礼物,也是父母命运中最持久的陪伴者。

当你放慢奔波的脚步,平复等待的焦急,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思考孩子的教育和人生。因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南开的教育从未否定学业和成绩的作用,南开的教育还强调不断唤醒孩子的自律、自觉、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爱好,用“无用”的阅读、思考、交流来充实更加厚重的人生。当他们走出南开以后,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创造的灵感,不会因为大学的自由而变得松散怠惰,也不会因为前途的迷茫而失去心中的信念。他们知道一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静静的等待;一段芳华的润育需要破茧成蝶的生命周期。

父母养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护一朵花的盛开么?不管他们是迎春而笑、凌寒而开或是含苞待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的呵护、静静的等待。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不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最温暖的长久呼唤?一部《傅雷家书》不正是一位睿智的父亲最虔诚的漫长付出?请相信,没有多少孩子愿意自己的梦幻童年戛然而止,没有多少青年愿意自己的青葱岁月稍纵即逝,他们用自己童稚、狂热的行为在述说着对美好岁月的爱恋,就像我们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一样。那么,我们是否也该像审视自己的生活一样去审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我们是否会在深沉的思索中看到生活中的无用种种,却是孩子以后人生中宝贵的点点滴滴呢?

祝您的孩子在静好的岁月中,自在生长!

春节将至,在此也祝您及家人万事如意!

声音>

慢慢走,欣赏啊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则广告语:“慢慢走,欣赏啊!”的确,孩子的七彩生活不能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我们应该让孩子驻足欣赏生命旅途中的点点精彩,编织梦幻童年;让他们“享受属于自己的乐与苦、喜与悲”,点染青葱岁月;让他们完成“破茧成蝶的生命周期”,弹奏生命华章。

放慢奔波的脚步,也是让父母思考教育和人生。

——西南大学传媒学院院长董小玉教授

相关链接>

无为而教 清洁工培养出剑桥助教

从1994年开始,湖北人熊玉香就在广东东莞胜百吉鞋厂当清洁工,一干就是20年。2014年夏天,熊玉香的儿子毛石清在上海读完博士,并受聘成为剑桥大学一位教授的助理研究员,来东莞和她短暂团聚。

虽然常年不在孩子身边,但熊玉香每月都和孩子保持书信往来,多年来从未断过。她文化程度不高,信里没有华丽的词句,每次总是交代儿子要好好学习,交代老公督促孩子写作业,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教育并激励儿子。具体的学习过程,熊玉香和老公从来不多问,把学习的自由交给孩子,“有时候期中、期末考试后,我给他打电话、写信,基本上不问他考得怎么样。

作为熊玉香的主管领导,胜百吉鞋厂副协理张金发评价说,熊玉香平时工作勤恳认真,为人低调,从来没有向同事宣扬她儿子是博士生。张金发认为,正是熊玉香这种勤奋、锲而不舍的品质影响了她的儿子,所以儿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绩,他认为这是一种“无为而教”。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实习生 刘嘉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