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万州:擦亮山清水秀“金字招牌”

07.03.2018  11:32

万州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图为包含多个乡镇的国家农业园一景。 摄/周志坚


 
     

美轮美奂新农村——万州区太安镇在晨雾中醒来。摄/冉孟军

从万州长江二桥眺望,枇杷坪东路层林尽染,景致独特。万州积极推进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建设,“黄金水道”两岸的植被持续增长。 
                                  摄/冉孟军

 

在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万州区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田园、绿地、宁静”行动,多措并举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辖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野生动物变得越来越多。              摄/何忠

 

春暖花开,市民到近郊踏青赏花,享受生态之美。摄/冉孟军

清漂保护母亲河。摄/冉孟军

万州主城区城市小游园绿树成荫,居民乐在其中。摄/冉孟军

万州江南新区玉斗路,立面绿化后绿色环境赏心悦目。江南新区着力边坡立面绿化,玉斗路、玉龙路、连一路……一条条道路边坡植被渐渐长成,面积近4万平方米。 摄/周志坚



      山连绵,莽莽苍苍,绿海如画。江河蜿蜒,碧水悠悠,清溪如带。好山,好水,美丽万州。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要求的重要内容。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肩负重任,因此万州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探索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亮出了山清水秀“金字招牌”。
      顺应发展规律
      绿色发展植根于心践之于行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指出,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这一定位要求赋予了重庆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的重大历史使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其核心要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本路径是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核心区域的万州,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万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坚持高位决策,站到大局谋划,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万州区铁峰乡,5万亩森林绿浪滚滚,山乡绿意盎然,成片的果树和森林绿海相映成趣,白墙黛瓦的村舍星星点点。站在铁峰乡海拔1100米的观景台上,铁峰山脉尽收眼底,如黛群山连绵起伏,山间云雾飘飘渺渺,仿若仙境。
      铁峰乡,顾名思义,因盛产铁矿和早年冶铁而得名。但现在,铁峰无“”,全乡无一家工业企业,只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绿色美景。
      在万州,选一个地方夏避暑冬赏雪,市民第一个想去的就是铁峰乡。这是铁峰乡坐拥5万亩森林资源的天然优势,但显然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把风景变成产业,让产业成为风景,正是铁峰乡吸引游客促进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铁峰乡箭楼村2组,村民陈名树在70多亩荒芜山地上种了猕猴桃、李子。成片的果林不仅使陈名树的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还为他带来了一年10多万元的收入。在铁峰乡,每个村都有支柱产业,每家每户都像陈名树一样有果园,香甜的猕猴桃、清脆的李子吸引游客采摘,小山村人气渐旺,村民在果树和乡村游中收获颇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铁峰乡是万州绿色发展实践的一个缩影。
      万州在发展绿色效益农业上下功夫,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用好特色牌,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绿色效益农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高的绿色效益产业,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为经济社会提供了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在建设绿色家园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守住绿水青山,留住最美乡愁。
      在健全绿色制度上下功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坚盾”,形成助推绿色发展的制度“利器”。
      在培育绿色文化上下功夫,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万州大地早已植根于心,践之于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万州上下的自觉行动。
      万州广大干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城市乡村天蓝地绿水清,让人民群众宜居宜业宜游,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转型升级产业
      经济发展亮出绿色本底
      去年5月,一家可带来数千万元税收的造纸企业在考察万州经开区工业园后有意落户投资。“金凤凰”主动落枝头,天大好事。然而,在得知造纸企业每天将产生3吨污水时,万州经开区对其“一票否决”。
      何以拒绝“金凤凰”?万州底气十足:一切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均拒之门外,坚决不碰生态红线。
      “哪怕税收再多,破坏环境就是断子孙路。”在万州,人人都有一本经济账、生态账和发展账,捋锝清,掂得明。
      新建项目有“负面清单”,已建项目怎么办?万州为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工业上,万州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在农业上,大力培育被称为“无烟”产业的全域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上,万州积依托区位优势繁荣商贸流通、壮大现代金融。同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万州区淘汰改造了一大批落后或破坏生态的产能和生产线,一批水泥、电镀、造纸、煤矿企业已关停,环保经济得以优化。截至目前,万州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46.6:46,经济发展亮出了更多的绿色本底。
      位于万州经开区的中加环保是一家废旧电子电器拆解企业,2015年11月正式投产。该企业不仅“吞噬”了整个渝东北的废旧电子电器,解决了“电子垃圾”问题,还致力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实现对金属、塑料、重金属的分类回收利用,创下一年近1亿元的产值,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在万州,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数十个镇乡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数以吨计的污泥。为处理这些污泥,万州污泥处置中心落户大周镇凤凰村。这个“吸污”超强的企业,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全部吸纳,经过无害化、回收利用后变成了营养土和肥料。如今,万州污泥处置中心每年生产的3万吨营养土和生物肥料成为绿植花卉市场的抢手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如出一辙。为了改写生活垃圾就地填埋的处理方式,三峰环保发电厂被引入万州,落户新田镇五溪村。如今,这个三峡库区建设的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发电上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谁会想到,产生经济价值的电能,正是三峰环保发电厂吸纳万州城乡所有生活垃圾焚烧而来。
      橘子红的时候,大周镇铺垭村别有一番韵味。正值蓄水时节的长江在这里淼淼无边,江岸橘香弥漫,不少游客来此观光游玩,采摘购买。这个曾经十分贫困的江边山村,得益于万州对长江沿岸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红橘而美,因红橘而富,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万州积极调整优化长江沿岸产业,结合三峡后续工程植被恢复项目(绿化长江)行动,把发展塔罗科血橙、柠檬等经济林作为绝对主打,使得长江两岸蔚然成林,不仅保持了水土、稳定了库岸,而且群众也有了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做好山水文章
      把绿水青山变致富靠山
      春日阳光一扫秋冬时节的晦暗,穿过云层照射在万州长岭镇安溪村安溪水库。春风拂过,安溪水库碧波荡漾,金光点点,两岸枝摇叶荡,群山如黛。
      村支书李德全站在水库边,望着眼前水库兴奋地说:“我们已经不养鱼了,现在搞旅游开发,卖的就是好山好水。
      眼前,安溪水库谷中蜿蜒,80亩水域宛若仙湖,两岸峡谷浑然刀劈,尽显苍劲,一湖碧水,极尽柔美。站在这里,分不清是因库成谷,还是因谷成库,只见水库与山谷浑然天成,美不胜收。李德全说,这里将成为安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景点。循着李德全手指的方向,可见沿水库边的3公里观光步行道已建好,游客接待中心也破土开建,一个叫安澜谷的生态农庄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我们安溪曾是市级贫困村,脱贫致富怎么走,绿色发展是根本也是机遇。”李德全说,风光旖旎的安溪水库是安溪村最大的资源,前几年承包出去网箱养鱼,虽然收益好,但水库生态很快受到破坏,发展进入了瓶颈。
      一边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一边是通过养鱼近40万元的收益,处在瓶颈的安溪村如何选择?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必须遵守发展的规律,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李德全说,安溪村选择了取缔网箱养鱼。网箱肥水不再,安溪水库又复迷人风光。
      没想到,随后的一场脱贫攻坚战役又把安溪的绿水青山变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靠山。美丽迷人的安溪水库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并吸引8000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安溪水库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安溪村2500亩蔬菜、水果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
      一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因守护了绿水青山,又“靠山吃水”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朝着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昂首进发。
      生态美,百姓富。这是安溪村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也是万州夯实绿色发展本底的一个缩影。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之地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绿水青山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万州山水资源丰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顺应发展规律,体现对人民、对历史、对自然高度负责的态度,又彰显万州的生态之美,使万州的山水“颜值”更高、大地“气质”更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节后上班首日,万州区“长江生态屏障绿化提升行动”启动,530个植树点迎来11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干部与群众挥锹铲土,栽下树苗。这一天,万州1.1万亩大地披新绿。
      “植树造林不在一两天,而在365天。”在万州,为守护大地的绿色本底,结合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森林质量提升、特色经济林改造、道路绿化、农村“四旁绿化”等开展的植树造林永无止尽。
      数据显示,万州区长江生态屏障区森林面积目前已达62万亩,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从52%上升至65%。
      按照计划,到2020年万州将植树造林31.2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
      一湾江水一座城,湖光山色看万州。长江在万州城下浩渺如湖,湖面波光粼粼,江水色碧如玉,散发着独有湖城之美的万州,韵味悠长。
      因高峡出平湖,万州滨江环湖游越来越火爆,成为万州旅游路线的热门。
      商家在旅游人气中嗅到了商气,寻机做起了餐饮,餐饮船舶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是部分餐饮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就地直排。
      “污染长江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去年以来,万州区环保局以铁的手腕,对长江餐饮船舶进行整治,坚决不让一滴污水入长江。在这过程中,22艘餐饮船舶被实施强制拖移取缔。
      拖移餐饮船舶是万州区铁腕治水的一个缩影。在万州,历年来针对水污染的防治举措严而实际,从点、线、面各行各业全面覆盖,为守护一江碧水夯实基础。
      3月初,长江水位回落至165米。在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长江两岸经过一个冬季的江水浸泡,165米水位线上的消落带依然青绿。一棵棵碗口粗的中山杉昂立消落区,丝毫没有受到江水浸泡的影响,树根仍然牢牢抓住土壤,基本保持了库岸蓄水前的原状。
      这里,500亩中山杉已成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治理的有力武器,在全国消落带治理上走出了创新一步。2016年,万州区法院倡导建设500亩“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建立起具有示范、教育意义的生态环境林。同时司法机关在办理三峡库区环境资源案件中,对破坏森林资源、乱砍滥伐林木的行为人,根据案件情况在消落带予以生态补植制裁,裁决或引导其在指定时间、划定的消落带内补植耐水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责令参加林木养护以完成缓刑考验期内的司法矫正。
      环境司法的创新,为建设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丽万州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万州的创新举措一直没有停止。
      小河清,大河净。在万州,一切开发行为在保护长江母亲河面前让步。守住青山,护好绿水,这是万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决行动。在这场行动中,万州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对一切环境违法行为“”容忍。
      2017年,万州区筹集12亿元用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19件,收获317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江干流水质稳定,次级河流水质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0.5%……
      如今,生态自觉已经融入万州人的生产生活。在万州,蓝天绿水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绿色不仅是万州大地的主色调,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为标准。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壮美画卷,正在万州徐徐展开。万州这座滨水之城,因为浓郁的绿色本底,变得更加美丽迷人,经济发展也如注入了强劲活力,后劲无穷。

链接: http://www.cqrb.cn/html/cqrb/2018-03/07/010/content_195704.htm

(重庆日报2018 年 03 月 07 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