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场口日月光广场前身:重庆石灰市的故事

03.07.2018  09:18


(图片来源网络)

天涯重庆消息,石灰市在较场口附近,旧时的一个石灰市场,又是以石灰市名街的一条街道。旧城拆迁改造以后,这一片叫日月光广场,石灰市街名仍然存在。

石灰市这一条街,卖石灰的店铺有好几家,差不多都是批发兼零售。石灰因产地不同,有山灰与河灰之分。山灰主要从南岸的黄角垭、老厂,中梁山的山洞一带生产。石灰出窑后,用人挑马驮,运到石灰市零售。沿街摆放的萝蔸、马驮子里,都是这种块状石灰,多用于墙壁的抹灰、粉涮,以及一些物品的防潮。河灰一般在北碚、合川的盐井生产,用船运来重庆。这些石灰在等载、运输时间较长,江上水气重,到了码头,大多吸潮开始粉化。这种石灰多用于房屋修建、地坝,道路及堡坎。货栈大多在临江门外,有专靠石灰船的石灰码头。

石灰市除了这石灰店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官方机构,就是试院。试院是府、县衙门为县学入学的童生考试的场所。


明清时代,人才的选拔是要经过考试来确定的。最低一级的考试就是院试,读书人经过几年的学习,要取得功名及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先参加由知县、知府主持的县试或府试,即小考。及格过关以后,才能报名参加院试。院试的主考官员,是由省一级的学政衙门负责。重庆城是府、县同驻,因此试院有“常驻”学政官员,负责“三年两考进”的院试。学政办公的地方,就是学政署,人们俗称为学政“衙门”。

县学或府学的生员名额是有限的,通过府试、县试及格过关的童生,才能报名参加学政主持的院试。经择优录取进入府学或县学的童生,称为生员,习称为秀才。考不起的童生占多数,须得等个一年半载再来。因此有些人二、三十岁了,还要来考。


石灰市有了这座试院,一到试期,各乡场的童生,就会前来应试,平添了几分热闹。

离试院朝门几间门面,有一家叫半角楼的客栈。半角楼老板姓李,四十多岁,是个秀才。他的父亲二十来岁考入县学,成了秀才。本想借此一鼓作气考个举人,可是流年不利,榜上无名。以后又考了好几次, 不如人愿,以后就不再考。李老板十九岁就考上秀才,但到了乡试考举,却同他父亲一样。为了一家生活,才把祖上留下的一座小院一分为二。临街的房子做客栈,自已一家住后院。李老板只有一女叫巧灵,小名易卓。易卓这名是她爷爷取的,意思是要培养她读书识字,使她成为李易安、卓文君一样的才女。

易卓从小聪慧,三岁开始,爷爷一天到晚教她读书认字,《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不到一年,就倒背如流。大了点,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十四、五岁时,谈诗作对,一般也难不到她。转眼女儿也有十七、八岁了,该打发了。老两口请媒婆来说了几个,易卓一个都看不上。李老板晓得,女儿眼光高,比她文才差的,怕是谈不拢。心想,不如给个机会,让她自已选一选。给女儿一说,她脸上有点红,羞得不说话,算是心中认了。

客栈一楼一底,楼上隔有大小客房八间。有两个单间,两个二人间,其余的都是通铺睡窖窖。能住四十来人。楼下是饭馆,一排五个开间。中间三间是门板可以拆卸的饭堂,摆了十来张桌子。卖些豆豆酒,以及烧白、蒸笼、炒菜、豆花等家常饭菜。试期将近,各地童生陆续到来。半角楼条件虽说不是很好,但李老板做买卖讲诚信,店钱不贵,饭菜也实惠。因此试期将到,客房已经全部住满,还多是些“回头客”。

离开考还有两天。这天傍晚,童生们背着书箱从试院复习回来,有的上了楼。没上楼的,三三两两各坐一桌。童生虽说都是本县的人,大多互不相识。就是一个乡场出来的,也见面不多。因此吃饭时坐在一桌,却是各吃各,或者打平伙。离柜台最近的一张桌子上,坐了五个人,是西里龙台乡的。四个十多二十岁的布衣童生,打平伙,点的是一盆豆腐连锅汤,两个小菜。上方一座,是个锦衣童生,岁数怕有三十左右,四人称他柴公子。柴公子文才咋样,这四个人是晓得的。这公子爷读一本《百家姓》,到现在还背不伸抖。十多岁时,他屋老汉就找了门子,通过了县考。后来每回参加院试,他老汉都各方打点。但却是阴差阳错, 榜上无名,算是一个老童生。这回来了是新学政,他家又找了关系,所以让他来考。此时柴公子面前,有鱼有肉,还有一壶大曲。

此时堂上坐了二十来个人,李老板看看时辰,差不多了。来到柜台前,对众位童生拱了拱手,说道:“各位秀才公子。”他称各位是秀才,不过是说的吉利话,好听一点,让大家高兴而已。“再过两天,就是试期了。预祝大家红榜有名,个个得中。今天这顿晚饭,全部打七折。还有,家有小女易卓,从小也读过点书,今天,她也来祝贺大家。以文会友,谈点诗文、说点对子。哪位公子诗做得好,对得妙,小女将送大曲一壶、下酒的盐水花生一盘,亲手为公子斟酒三杯。以助雅兴。

这几句话一说,大家才注意到,老板身边站着一个姑娘。姑娘上身穿一件水红衣衫,下穿湖蓝长裙,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一枝银钗。身材适中,恰在环燕之间。虽说不上是仙女下凡,也要个人来比。俏生生的脸上,面如桃花。杏眼中,有一丝羞涩,更有一股英气逼人,让人不敢直视。

易卓对众人道了一个万福,落落大方地看了看众人,才说道:“众位公子,小女子祝福各位魁星高照,榜上有名,人人得中。”说完,微微一笑:“请众位公子以这半角为题,写一首七言绝句,道出半角由来。还请写上姓氏,以便称呼。”众人都带有纸笔,一听此话,忙从书箱之中取出笔墨纸砚。

柴公子见易卓如此漂亮,心头早已着急,生怕别人抢了先。马上站起来,说道:“我来。”等了一阵,却不见下文。有人喊道:“说不说,不说,我来了哈。”柴公子只好说道:“我说。二文钱买半角米,”又想了一阵,才接着说:“小姐吃了仍觉饥。倘若能到我家去,一日三餐鱼与鸡。”说罢,提笔写了起来。幺师见柴公子写完,忙上前取过,交给易卓。如此俗气的打油诗,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易卓看了题诗,那字一个张牙舞爪,一个又曲蟮滚沙,不堪入目。微微一笑,静听其他人的诗。听完也看过了,都觉得文不对题。这时,坐在柴公子侧面的童生站了起来,说道:“我来献个丑,请小姐斧正。”说着拿起桌上诗笺,念道:“天下文才剩一斗,半角理应归易卓。咱今米粒不放光,明日敢登魁星阁。

众人一听前两句虽说有奉承之嫌,但想“天下文才剩一斗”句,一下醒豁过来,道出“半角”的意思。“八斗之才”这个典故里大家都听过,前人谢灵运说过,天下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他谢灵运应得一斗,剩下的一斗,才为天下人共分。联想这小姐名易卓,客栈取名半角,这易卓怕真的是李易安、卓文君转世。有这样文才,得这半角也是应当。后两句说人不可貌相,他是有雄心壮志,敢到月宫折桂之人。


幺师取过题诗,递给易卓。这一手楷书漂亮,诗也写得对,不禁暗暗点头。不过也得说一下,免得有人再来阿谀之辞。再看落款姓氏,西里姓苏名同。看这童生,二十不到,一身布衣。脸黑了些,但也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易卓这才说道:“这题已完,这位公子高才。小女子初识文墨,哪敢当得这半角之才。半角是家父所取,他也是老秀才。时运不佳,止步不前,他才开了这家客栈。心中有点傲气,不敢说有文才一升,也不敢说一角,就取了这么个半角的店名。也就是半瓶子醋的意思,让大家见笑了。”说完,端着托盘,送到这公子面前。

苏同见小姐真的端来酒菜,倒不好意思起来。急忙起身站在一边致谢。柴公子见小姐亲自为苏同送酒,心里一股酸味,羡慕忌妒恨啥子都有了。说道:“小姐送错了。苏同他老汉是咱家的佃客,佃咱家田种。他妈苏秦氏是帮咱家纺纱织布的。苏同以前是我家的放牛娃,后来给我背书包,陪我读书,是我的书僮。只不过,他现在没在我家做事了。小姐送酒来,应该送给本公子才是。”苏同面对柴公子的当众羞辱,只是淡淡一笑,不予理睬。

易卓冷冷一笑,说:“苏公子答对了,你可没答对。”说着取出三只酒杯,亲手斟满,说声:“请苏公子慢用。”苏同忙拱手道谢,说道:“小姐亲手斟酒,苏同我何德何能岂敢独享?尚有不情之请,请小姐再斟一杯,与我同伴四人共享。”易卓一听,心道,这苏公子不但有文才,也有仁心,还大度,不免又看了苏同一眼。说道:“苏公子仁义大度,小女子理当遵命。”说罢取出个酒杯斟满,转身回到柜台边。

天空慢慢红了起来,晚霞出来了。易卓见霞光如此美艳,心中一动,有了新题。于是取消原先的题目,改作对联。取过纸笔,写了一副上联:“晚霞高挂,无烟野火烧空;”写罢,将纸面对众人,读了出来。众人见这上联应景,出得漂亮,小楷字也写得漂亮。小姐在霞光的映照下,面如海棠,更是漂亮。可这下联也得以应景来对,咋写,却难住了众人。

苏同坐西面东,恰对柜台里的一幅画。 画上是一个渔翁在海边黄昏独钓,一弯新月挂在船桅之上。苏同灵机一动,这不正对上么?急忙提笔边写边念下联:“新月初悬,没线银钩钓海。”幺师取过来交给易卓。

“晚霞高挂,无烟野火烧空;新月初悬,没线银钩钓海。”易卓一见,心中暗喜,连赞好联。

易卓取过托盘,为苏同送去酒菜,斟酒四杯,众人欢声祝贺不表。

易卓见大家安静了,才说道:“今晚还有一联,望各位再对。说着取出早已写好的一联,悬在柜台上,上端用镇纸压住,以便众人观看。上联是:“楼头半角酒旗,招来了易卓,李杜父母;”众人一看,上联把店名、小姐名、父母姓氏都写了进去。这李杜是父母,但可引伸为唐之李白、杜甫,下联也必得这样来对,难也。一时间,堂上众人都在苦想,连大气都不敢出。有的人想到下联了,但一细想,又觉不妥。不敢说出来,怕对不好,让人笑话。

苏同一时也想不到好对,呆呆的看着门外。门外不远是试院,门前的石狮也能看到一个。天色已暗,幺师点燃了亮油壶,挂在木柱上。苏同转头回来看着眼前的酒杯,心里想着试院、石狮子。试院、石狮子,自已的父母,心里一动,有了。提起笔再想了想,写道:“试院一对石狮,送走过书僮,苏秦先生。”苏同的确给柴公子当过书僮,母亲娘家姓秦,苏秦是父母。苏秦也可以引伸为苏东坡、秦少游。宋朝的大家,岂不是先生。

“上联是:“楼头半角酒旗,招来了易卓,李杜父母;下联是:“试院一对石狮,送走过书僮,苏秦先生。

众人看了,纷纷叫好,对苏同投去钦佩的目光。

易卓听罢喜出望外,心中暗道,这郎君德才兼有,如他未娶,当嫁此君。易卓第三次送上酒菜,亲手再斟四杯酒,幽幽地看了苏同一眼离去。

苏同后来考没考上秀才,易卓与苏同有没有喜结良缘,那是以后来讲的事情了。


最后再说一下这试院。明朝曾有四川总督驻重庆,总督衙门就设在试院。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四川惨遭涂炭。清顺治年间,四川总督驻重庆。总督李国英到重庆后,见道、府、县的衙门多已毁坏,总督衙门只好设在相对好一点试院。几年后,四川总督改为川湖总督,总督衙门迁走,试院空了下来。巴县知县又将总督衙门改回为试院。清朝末期,朝廷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型学校,试院也就结束了考试使命。进入民国,试院一度成四川陆军总司部。随后,在试院开办川东师范学校,为新型学校培养师资。二十年代末,川东师范学校迁往城外马家岗(今文化宫),试院作为官产,被当局改建这第三模范市场,以适应现代城市市民生活的需要。

原标题:日月光广场前身——重庆石灰市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