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海明威曾携妻来渝度蜜月 写六篇报道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这是出自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经典语句。这位创作了大量传世名作的著名作家,曾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74年前的4月,海明威来到当时正遭受战火侵袭的中国,并专程带着新婚妻子,访问了重庆。
海明威带着新婚妻子来渝度蜜月,他在重庆做了些什么事,又与哪些人见了面?昨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研究员邓又萍说,海明威在他短短十天的重庆之行中,还接到邀请与周恩来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
海明威后来没有写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小说,但在访华期间写了包括《苏日签订条约》、《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空军急需加强》和《中国加紧修建机场》等6篇关于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新闻报道。
重庆成为海明威的蜜月之地
1941年4月6日,海明威夫妇抵达重庆。
邓又萍说,1940年11月,海明威与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霍恩新婚后准备到中国和东南亚度密月。正好,两人分别在《午报》和《矿工》杂志获得一个到中国采访抗战及有关事项的任务。
带着新婚妻子来到重庆的海明威,究竟给当时的重庆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1941年4月17日的《中央日报》进行了报道。在报道中,记者这样描述海明威:“绛红的脸,棕色胡须,肥壮的体干……他很谦和地同记者握手,手指比头号派克笔管还粗。”
同时,记者也在报道中这样描述海明威的妻子玛莎:“浅黄色的金丝头发,尖尖的面孔,只差一双碧眼,否则才是一个真正的blonde(意指金发女人),穿的是浅色长衫,戴着一只玲珑的手表,一个碧玉的指环。相当的美,但并不雍容华贵,所以不能和她的同乡詹尼特·麦克唐纳(美国著名影星)列为一个典型。”
这是重庆人对海明威的印象,当时正遭受连年轰炸的重庆城又给这位大文豪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海明威离开重庆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除日机空袭、被炸房屋和街上标语等战争痕迹外,重庆并无多少战时气氛,夜晚依然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蒋介石站门口迎接海明威夫妇
抵达重庆的海明威夫妇,在美国大使纳尔逊·约翰森的安排下,见到了宋美龄。
宋美龄告诉海明威夫妇,将安排他们与蒋介石见面。让所有人没有料到的是,在这次见面中,蒋介石一反常态地摘掉了自己的假牙,亲自站在大门口迎接海明威夫妇。
摘掉假牙的蒋介石,给海明威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玛莎这样形容她眼中的蒋介石,“他长得消瘦,腰板挺直,身着朴素的灰军装,无可挑剔。他看上去像涂过防腐剂,面色发黄。我不喜欢他,但对他比较同情。他一颗牙齿都没有。”
蒋介石以家宴的形式招待了海明威夫妇。蒋介石夫妇与海明威夫妇共进午餐后,交谈了一个下午,宋美龄兼任翻译。
这次会面中,蒋介石与海明威夫妇大多谈的是军事问题,蒋介石想听听海明威对广东北部地区抗日前线的看法,他自己也谈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政府的打算。
海明威受邀秘密与周恩来会面
在重庆见到蒋介石夫妇,并没有太出乎海明威夫妇的预料,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接到邀请,与周恩来进行了秘密会面。
邓又萍说,这次会面是在一位荷兰女子的牵线搭桥下完成的。
在重庆停留期间,海明威的妻子玛莎决定独自去参观重庆的市场。在玛莎参观市场时,一个满头金发的荷兰女子走到她身边,问她和海明威是否想见见周恩来。玛莎当时对周恩来还感到陌生,就回答说“回去问问海明威”。海明威听说后立即表示想见。
第二天,海明威夫妇按照事先的安排,为避免可能的密探跟踪,先在街上闲逛,然后来到市场与荷兰女子接头,由她领着穿过若干小巷,再次避开可能的密探跟踪,匆匆钻进一辆被布帘遮得严严实实的黄包车。最后,他们被带到一间四壁被刷得很白的地下室,房间里有1张桌子和3把椅子。
邓又萍说,这次会面没有翻译,他们直接用法语交谈。海明威谈到了广东北部地区抗日前线的情况和对重庆的印象等,周恩来则谈了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的前途等。
周恩来给海明威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玛莎后来回忆道:“周恩来身穿一件开领短袖白衬衫、一条黑裤子和一双便鞋……他坐在四壁如洗的地下室里,但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招待宴上的三首乐曲别有深意
4月14日,在海明威夫妇离开重庆的前两天,包括抗日团体在内的9个组织在嘉陵宾馆为海明威夫妇举行了一个招待宴会。
邓又萍说,在这次宴会中,重庆的小吃成了重要食物,烧卖、春卷、花生、西饼和茶点等一一摆在了宾客们面前。除了美食,美妙的中国乐曲也成为了宴会的重要环节。由古琴和琵琶演奏的中国民乐《阳关三叠》、《蜀道难》和《十面埋伏》让海明威夫妇大呼“奇妙”。
之所以选择这三首乐曲,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阳关三叠》是专门为海明威夫妇演奏的,因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情别意正好表达了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及其使者之间的深厚友谊。
而《蜀道难》和《十面埋伏》则是为反抗日寇侵略的中国人民和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世界人民演奏的。因为抗击侵略者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一如蜀道之难,但中国军民和世界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侵略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十面埋伏,遭到灭顶之灾,人民一定会取得胜利。
当时参会的人们用英语向海明威夫妇解释了三首乐曲的来历、曲牌的意思和它们各自的寓意。海明威夫妇目睹中国抗日战争的奇迹,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和他俩的情谊,深为敬佩和感动。海明威对围住他的记者说:“我一定再来,再来尽情地欣赏这伟大的中国!”
1941年4月16日,海明威夫妇结束在重庆的“蜜月”之行,飞赴昆明,再乘车到缅甸。
新闻纵深>
夫妇俩不仅来度蜜月 其实还身负秘密使命
海明威夫妇访华期间写的新闻报道,记录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的抗日形势和军事态势的分析,讴歌了中国人民艰韧不拔的精神,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海明威呼吁美国援助中国抗日,但不支持中国打内战。
同时,海明威夫妇访华也引起了中国各界的关注。香港《大公报》先后发表了林语堂的《美国通讯》和林疑今的《介绍海明威先生》。当时的重庆《中央日报》猜测了海明威访华的目的:第一是陪新婚不久的太太玛莎来东方“缅甸之路”度蜜月,第二是为纽约《午报》报道中国抗战的情况,第三则是搜集写小说的抗战素材。
其实,海明威夫妇是带着秘密使命来中国的。邓又萍说,这个秘密使命就是“为美国政府搜集情报”。美国学者麦克尔·雷诺兹在五卷本的《海明威传记》最后一卷《海明威的最后年代》(1999)里证实了这一点。他查阅了许多美国政府的解密档案,确定了海明威访华的真正目的。
同时,海明威回国后的活动也证实了他访华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会见了《午报》主编英格索尔并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英格索尔将这次采访写成了《海明威访问记》,并作为海明威远东之行七篇报道的前言,于6月10日至18日连载于《午报》。
另一方面,海明威夫妇去了华盛顿,会见了海军情报所的约翰·汤姆逊上校,向他汇报了收集到的中国抗战情报。海明威还给担任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的好友亨利·摩根索写了一封长信,详述了他跟蒋介石交谈的内容和他本人对中国时局的看法。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5/14/c_1115278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