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时间变身“晶体魔法师” 这群中学生让化学物质“活”了过来

10.01.2019  18:12

蓝太阳”、“破碎的心”、“毒液的獠牙”……南开中学本学期的校本选修课已接近尾声,同学们在丰富的选修课上感受了知识带来的乐趣。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一群学生经过五周的探索,变身“晶体魔法师”,制备出了颜色形态各异的晶体,并赋予其诗一般的名字。

不仅名字美丽,这些晶体本身更是充满了魅力,蓝色雪花形状的“太阳”,晶莹剔透形状不一的白色“樱花”,同学们重新赋予了化学物质具象鲜活的生命,现在,它们不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公式和符号,而成为了能供人欣赏的作品。

这些美丽的晶体是如何制备出来的呢?

美丽化学》选修课开设者张琪其老师为我们释疑:“大多数无机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查询不同温度下各种无机盐的溶解度,大致确定我们所需药品的质量。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配置饱和盐溶液,然后静置冷却。随着温度降低,盐的溶解度会减小,此时,便有多余的固体析出——晶体。

据了解,这次实验由老师确定方向,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内容。从方案设计到交出作品均是由学生自己完成。他们课下查询资料,课上交流讨论,最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成功中享受喜悦。

学生一共有四周的时间来完成,每周上课的时候进行实验操作,平时也可以抽中午的时间去实验室看看自己的晶体培养得如何,进行简单的记录,再回去思考下一周该如何改善。

张琪其老师说:“因为每个晶体的完成时间不一样,有的晶体需要更长的时间培养,最开始可能不好看,就需要在下一次课中再次进行培养,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好看的晶体”。

当得不到晶体,或者发现制备的晶体跟预期的想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时,张老师会为同学们指出问题,并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在过程中加以引导,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整理,孩子们都能创造出很多好的作品”。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网上查找资料,还自行购买书籍进行阅读,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点,有些甚至是看一些大学的教材。

高一1班的张睿宁说,计划实验时需要科学严谨,但在查找资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又充满了趣味,它需要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更是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

高一15班的张曜宇说,这门选修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也不是单纯的课本实验,因为自己制作实验报告是一大特点。实验的自由度极高,老师只会给一个题目,其它的如查询资料,方案设计甚至材料有时也是自行准备,是一门“高级”选修课。“为什么指示剂如此多彩?晶体为何这样魄丽?水果也能发电?原来化学的世界如此美妙。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刘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