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丨革命老区昔日冷僻小镇 如何变成热门打卡地?

23.05.2022  10:32


  新华网重庆5月23日电(李元元 韩梦霖 耿骏宇)从地图上看,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下辖的冷水镇地处重庆“东大门”,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接壤。冷水境内重峦叠嶂,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0℃,夏季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是典型的高寒偏远山乡。

  历史上,冷水镇曾留下红军战斗的足迹。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两次进入石柱休整和扩军。1933年11月7日,红三军进入石柱境内的冷水、栗子坝(今属沙子镇)活动,发动群众团结起来打富济贫和开展扩军活动。

  然而,拥有宝贵历史财富的冷水镇,在经济发展上却像这里的气候一度遇“”。在高速公路没有通车前,冷水一直处于非常偏僻的尴尬位置。长期以来,在很多石柱人眼中,冷水也一直是个不长粮、天气冷的边远小镇,仅一山之隔的石柱县黄水镇避暑经济早成规模,冷水依然鲜为人知。

  如今,这个不起眼的冷僻山乡,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冷水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立足特色康养小镇建设,发掘比较优势,把“”资源做成“”产业,在绿色发展引领下,冷水正成为石柱当地旅游人气足、特色产业多的一个热门小镇。

从空中航拍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新华网 耿骏宇 摄

   立足生态优势 废弃渣场变人气露营地

  今年“五一”假期,露营成为不少人的出游新选择。位于冷水镇境内的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尽管距离中心城区有超过200公里的距离,却依然客源火爆。

  走进自驾营地,一栋栋木制小屋掩映在森林之中,数十只黑天鹅在池塘中嬉戏。营地销售经理罗成林介绍,营地内的房源在“五一”放假前一周就已经订满,假日期间每天自驾前来营地内搭帐篷露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该自驾营地位于沪渝高速冷水服务区旁边,每年数十万游客经由冷水服务区去往石柱境内的各个景点。2017年,重庆市高速集团联手当地政府,将位于该处的211亩弃渣场打造成开放式的休闲度假自驾营地,营地建成后,来这里的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

  罗成林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营地周边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冷水镇森林覆盖率达到85%,营地周边森林环绕,负氧离子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早上看山麓上巨型风车旋转,白天在森林书屋内阅读,晚上听林间虫鸟私语,很适合避暑纳凉。

  自驾营地不仅获评重庆首批市级森林康养基地,还入选了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成为冷水镇打造优质生态产品、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众多康养旅游项目的带动下,冷水镇越来越受到四方游客的青睐。除了自驾营地,位于该镇的“云中花都”景区是当地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的另一个乡村旅游项目。每年夏天,经由冷水前往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避暑的游客较多,石柱县通过招商投资打造了这个集生态、观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将避暑过路的旅客转化为赏花的游客。据介绍,夏季避暑高峰期到“云中花都”游玩赏花的游客每天超过4000人次。

1月27日,滑雪爱好者在重庆石柱冷水国际滑雪场体验滑雪。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孵热“”产业 旅游淡季变旺季

  天寒地冻的冬天,对重庆很多乡镇来说,意味着进入了旅游淡季。但对于冷水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来说,却意味着发展冰雪旅游的良机。

  “冷水在冬季积雪时间长达三个月,平均积雪厚度30厘米,这样的冰雪条件对以‘火炉’著称的重庆来说,是相当稀缺的冬季旅游资源”。冷水镇党委书记向建波说。

  2018年底,当地政府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的冷水国际滑雪场正式开放,冰雪运动场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

  滑雪场投用后,连续举办了全国大众越野滑雪挑战赛和全国大众单板滑雪挑战赛。赛事的举办,让冷水的冰雪运动打出了“名声”,在冬奥氛围的带动下,冷水国际滑雪场年初也成为重庆开展冰雪运动的热门打卡地。据统计,春节假期七天,每天到冷水的游客达到2万人次,滑雪场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实现收入200余万元,冰雪这一“冷资源”发挥出“热效力”。

  “冰雪热”也带活了当地的农家乐。冷水镇八龙村凤凰组村民唐洪轩表示,下雪后,自己开的农家乐每天要为几十名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一天下来也有近千元的收入。

  2021年,冷水镇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0万人次。当前,冷水镇正全力推进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今后,游客冬季到冷水,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看雪景,更好地在冬季进行康养。”向建波介绍。

在冷水镇,当地居民正在莼田里采摘莼菜。新华网 朱清 摄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高寒小镇变振兴热土

  除了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近年来,冷水镇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让“冷水人”过上了“热日子”。

  “在冷水,现在既有‘国’字号产业莼菜,又有‘老’字号产业黄连,还有‘绿’字号产业高山反季节蔬菜。群众增收致富路子多,直接从产业中获得的收益高。”向建波介绍。

  初夏五月,石柱的莼菜开始进入采摘期。这个时节,冷水镇八龙村村民在波光粼粼的莼田里娴熟地采摘着莼菜嫩叶,已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石柱是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冷水镇处于石柱莼菜基地的核心区,全镇莼菜种植面积约4000亩。

  “莼菜有‘水中人参’之称,对水质和土壤的要求非常高,种植水源绝不能被污染。冷水这里山好水好,种出的莼菜平均亩产可达到2000斤,每亩产值约1万元。”当地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保底收购让农民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发展莼菜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为了延伸莼菜产业链,当地村集体还投资建设“莼工坊”,对莼菜进行精深加工,带动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莼菜种植也推动了当地农旅融合发展。每年夏秋季节,来冷水观赏莼田美景、体验莼菜采摘、品尝莼菜美味、购买莼菜产品的游客纷至沓来,在冷水镇八龙村有160多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图为村民在石柱县冷水镇玉龙村黄连种植基地内对黄连进行管护。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作为中国“黄连之乡”,石柱当地有句老话——“黄连虽苦,种黄连的人更苦”。但在冷水镇玉龙村,家家户户都种植黄连。在这里,“苦黄连”种成了“甜产业”。

  据介绍,冷水镇黄连面积常年保持在8000亩左右,每年采收面积约1600亩,每年总产值6000余万元。每年入春后,冷水镇连绵起伏的大山中,村民们在黄连基地里忙着除草、施肥、搭棚、栽黄连秧苗……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玉龙村村民陈群一家每年种植黄连3亩,目前在地面积10亩以上,总价值在40万元左右,走上了致富道路。

  传统的黄连烘烤工艺,不仅劳动强度大,烘烤出来的黄连也常因温度不均而影响质量。如今,走进玉龙村黄连生产加工车间,村集体为当地村民购入了自动化的烘烤设备,新型烘烤设备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证黄连的烘烤品质。

  在冷水镇,由于海拔较高,这里的蔬菜播种时间与时令蔬菜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差”。目前,全镇发展了3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让不少村民尝到增收甜头。

  谭明辉一家四口人,家里的10亩地之前一直种植烤烟。从2018年开始,他开始种植海椒、莲白菜等反季节蔬菜。“一年算下来,能比种烤烟多出3万多元的收入,今年准备再流转二、三十亩地来种蔬菜。”谭明辉说。

  “同样的蔬菜品种,晚一个月上市,售价可以高出30%到40%。收获的时候,来自重庆主城区、湖北等地的蔬菜批发商把车开到田间地头来采购,根本不愁销路。”当地一位村干部介绍。

3月25日,冷水镇玉龙村村民正在用农机犁地,准备播种高山反季节蔬菜。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依靠产业带动,目前全镇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2万元以上,户均收入10万元在这里是基本‘标配’。冷水发展日新月异,也吸引了不少当地人返乡创业。”冷水镇党委书记向建波表示。

  “太阳出来啰嘞,喜洋洋啰啷啰……”,这首石柱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如今冷水人过上小康生活后的喜悦心情。冷水不“”,“绿色发展”正在这个仅74平方公里的土家山乡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编辑: 张青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