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高校女教师的B面,是验毒师
“王婆毒死武大郎所用的砒霜,多大剂量可以致死?”
“在对这种金属类毒物的检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针对武大郎尸体的毒物提取,应该如何着手?”
这些有趣的问题,时常出现在重庆市警察学院的课堂上。吸引无数学子来听课的, 是今年56岁的重庆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教授吴玉红,她还是全国警界知名的毒物检测大师,和“毒物”打了半辈子交道。
她是老师
案例推理互动教学 深受学生喜欢
2021年,是吴玉红教学生涯的第35年,在学生眼中,吴教授的课堂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她推行的案例推理式互动教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让大家不知不觉深入其中,下课后还要讨论“案情”。
即使是上了几十年的“老课”,吴玉红也要在每一次上课前认真备课,查阅文献,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用国际前沿的最新数据,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永远保持新鲜有趣。
2012年,吴玉红带领团队首次创立了《毒品化学》课程及教学体系,课程获公安部精品课,该课程教学改革还获得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她还采用案例式教学,构建教学流程,并首次以案例讨论形式主编《毒品化学》教材,进而主编了公安部规划教材《禁毒化学技术》,她所主持的3门课程均成为省部级精品课。
吴玉红(右)
她是验毒师
以身试毒获国家专利
科研和教学,是吴玉红生活的两面,在她的心里有着同样的分量。
最近一段时间,她正带领团队着力攻克用唾液快速检测“毒驾”的实验,实验成功后,将有效解决民警在基层一线执法时对“毒驾”行为的快速取证,“直白点说,就像呼一口气就能测出酒驾一样,只需要一点唾液,马上就能测出是否毒驾。”吴玉红介绍。
“我们生活的世界毒物不计其数,甚至每一种药物过量服用都能认定为毒物,若不知道毒物的种类,提取则无从下手。”吴玉红说,普通人以为,毒物检测不就是抽血化验的事吗?而事实上,它是一个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难题。特别是在提取环节,人体中毒后,毒物存在于肌肉、肝脏甚至毛发当中,血液中的含量极其细微,加之血液中还含有其它物质,想要在其中提出高纯度的毒物,好比大海捞针。
2016年,吴玉红成功研制出了“毒物毒品快速筛查提取柱”,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该提取柱能将血液和尿液中的杂质牢固地吸附在柱中,使得毒物毒品随溶剂流出,快速达到分离提取毒物毒品的目的,将提取操作的时间由传统的60分钟以上缩短到5分钟,提升了12倍。并且,它能将提取率由70%左右提到90%。目前,该技术已在重庆等全国20个省市公安基层推广使用,成为警用列装装备。
在重庆警院,至今流传着吴玉红以身试毒的传奇故事,尽管如今她提起来轻描淡写,但她的同事却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况有多紧张:当时,吴玉红受命检测一类麻醉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情况和中毒时人体含量的准确数据。按照惯例,这类实验原本可以做动物实验,但她认为动物与人体始终存在区别,可能会导致毒物检测结果的谬误,于是,想到一个方法:把自己当“小白鼠”,口服药物后,再进行抽血、取尿样本、处理分析检验。
尽管在实验前反复测算,但最终还是出了点“惊险”状况:由于吴玉红服用的麻醉药物超过剂量,导致她在实验室昏睡过去,一天一夜后才醒来。最终,她硬是靠着“以身试毒”的土法子,找出麻醉药物的成分,给一线民警破案提供了极大帮助。
“当时一方面是没想太多,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研究人员,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存在牺牲和付出。但只要辛苦付出后,曙光乍现的那一瞬间,再多的付出也都值了,那种幸福感无法描述,这也许就是热爱吧!”吴玉红说。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