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的那些事(上)

05.08.2019  10:21
川仪股份执行器车间通过投用智能化设备,实现产能翻番。(川仪股份供图)

   编者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融合发展已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方向。

  重庆正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特别是2018年首届智博会成功举办后,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加快推进智博会成果落地。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因子”被植入到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中。

  据市经信委统计,自2018年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300多项智能化改造,累计认定216个市级示范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现在,就让重庆日报记者带你走进部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领略它们的智慧风采。

   青山工业 “悬空”实验室里产生海量大数据

  我们印象中的机械制造企业,一般都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但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山工业)有个“整车半消音转毂实验室”,室内“本底噪声”仅有18分贝。

  18分贝是个什么概念?

  平时人们以正常音调说话,大概是40-60分贝。“由于这个实验室过于安静,普通人在里面待久了,会有一种压迫感。”实验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

  作为我国最大的乘用车变速器专业厂商之一,青山工业花5000万元打造出了这个特殊的实验室,用于汽车变速器检测。

  为了消音,实验室设计为“房中房”结构——房与房之间填充消音防火棉,房间底部采用半消声隔振系统总成;内房长15米、宽11米、高约5米,墙体由一种德国吸声材料制成,墙上密布胡豆大小的孔,内部填充一种环保多孔材料;门也由特殊材料制成,厚度超过30厘米……

  更特殊的是,偌大一个实验室,几乎“悬空”——实验室与地面之间用巨大的“弹簧”连接,可以真实模拟汽车在上坡、下坡、起伏路、急转弯等各种道路条件下的行驶工况。

  为啥要这样设计?只是为了排除其他噪声的干扰。因为只有在尽可能安静的条件下,才能“”到变速器可能出现的最细微的问题。

  “悬空实验室”每月起码检测20辆车,每辆车在不同工况下将产生大量“个性化”数据。而在青山工业,共有14个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包括3个综合实验室及耐久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等。

  青山工业传统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刘拴起谈起“家底”很自豪:“青山工业年产销变速器上百万台,累计销售2000万台以上,量足够大,大数据才有价值;每年拿出销售总收入的5%-10%投入研发,研发中产生的大量独家大数据,助力青山工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我们对这些大数据的价值发掘还在初级阶段,但紧盯大数据应用这个大方向,我们很明确。

  为此,青山工业正加快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分析师等专业人才。他们还计划新设一个“工程体系及标准化所”,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行业标准化建设等。

   盟讯科技 自研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卖钱

  扫二维码可以做什么?付款、链接、登录界面……在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盟讯科技),扫二维码还可以导航。

  7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盟讯科技生产车间见到,当生产线有用料需求时,一辆智能小车便载着所需物料,径直驶来。

  小车是如何找到“需求”方的?公司副总经理冷冶介绍,其定位方式是通过识别地上的二维码来实现的,找到定位后,再根据智能系统的指令,自动将物料或其他货物送达目的地。

  这辆小车名为AGV智能小车,是盟讯科技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当然,这里还有其他的智能系统和智能装备,比如有灵活的机械手臂,可以自动抓取物料,还有能自动完成物料进出库作业的智能仓储系统。

  冷冶说:“在我们的数字化车间里,广泛应用了自主研发的‘iCMX’系列智能系统和智能装备,主要包括MES系统(生产执行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检测系统、智能仓储系统、智能仓储货架、智能移动线边仓等。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盟讯科技实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和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追溯,生产线换线效率提高5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8%。

  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车间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来实现的,而盟讯科技的数字化车间则是通过自主研发建起来的。自2013年起,该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开始自主研发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所需的智能制造领域技术。

  如今,盟讯科技的数字化车间初具规模。他们还参与了智能制造相应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

  “目前,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自主研发智能装备和智能系统的能力。”冷冶称,瞄准这一点,盟讯科技发现了新商机:将自己的数字化车间系统解决方案“产业化”,为其他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2017年,盟讯科技与机电智能制造公司合作,中标了首个智能制造定制化项目——集诚汽车电子智能制造项目。这标志着盟讯科技由原来传统的、单一的电子产品制造商,转型为电子产品智能制造服务商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截至目前,盟讯科技已与5家企业签约,为其规划数字化车间系统解决方案并提供iCMX系列智能装备和智能系统,涉及领域包括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等,销售金额近亿元。

   德佳公司 肉类罐头制造车间智能无处不在

  午餐肉罐头包装线上,一台智能码垛机器人,正用一只“”将装满罐头的箱子,推进码垛的空间里,另一只“”则将箱子叠成方堆,再自动送往库房。这是7月30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位于合川区的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德佳公司)看到的一幕。

  与传统的屠宰场不同,德佳公司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有多种先进的智能设备遍布于生产线的各处——

  午餐肉罐体生产线应用了视觉识别系统。这套系统外表看上去像3台并联的显微镜,通过下端的摄像头,可以智能识别生产线上空罐体内的杂质和异物,以及罐体缺陷和印刷错误等。

  在原材料的处理上,生产线采用了低温智能解冻,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和智能补偿,让肉品从-18℃解冻到0℃—5℃,然后保持恒温。与传统的高温高湿蒸汽解冻方式不同,智能解冻不会造成肉的表面和中心温度不一致,能够减少肉品的水分和血红蛋白的流失。

  过去需要人工来监控的环节,也实现了智能化:输送带上有重量自动检测装置,如果出现缺罐少罐,会自动提示;生产线上有X光机,可检查罐头内有无骨渣和异物等;智能喷码识别系统会给每一个通过生产线的罐头挨个照相,确保其喷码的保质期没有错误或者模糊……

  “以前无论是解冻、包装、检测,都主要靠人工。”德佳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公司投入近亿元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在产量提升、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改造前,工厂码垛环节需要工人抱着一箱箱产品来堆放,罐头装箱也需要人工一罐罐地装,那时包装线要3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5-6个人;通过实施智能化生产,该公司罐头等产品年产量已从过去的1万吨提升到目前的2万吨,劳动生产率提升近50%。

  目前,该公司肉类罐头生产规模位于全国前三,技术处于行业一流水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未来,该公司还将投入7000万元进一步实施智能化改造,今年内会在冻库设置智能立体货架,物流机器人将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指挥下,自动进行货物的存取和整理。到2020年,该公司将全面实现数字车间向智能化工厂升级,成为业内顶尖企业。

   川仪股份 智能产品精确度全球领先

  供应商生产的配件,如何进入总装厂的流水线?

  一般来说,运送配件的卡车到了总装厂的车间,先要组织下货,然后用货运小推车或者人工操作的叉车把配件运送至仓库。待生产流水线开启后,再到仓库来,分门别类,一件一件取货。

  但在川仪股份,生产流程并没有这样繁琐。7月25日,在该企业位于光电园的车间,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运送配件的卡车在指定位置卸货后,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缓缓驶来,自动装上货物,再沿着原路径返回到车间仓库。

  所谓仓库,和麦德龙的货架相似,上上下下划出不同的隔板,每一层堆放不同的货物。运输小车抵达后,守候在一旁的另一辆无人驾驶的叉车,将货物抓取、提升、移动,自动地放置在相应的仓库库位。

  从仓库到生产线,也不需要人力搬运。记者看到,另一台无人驾驶的叉车,从隔板上取出货物,径直运送至流水线第一个工位的传送带上。

  工人脚一踩踏板,这个“铁坨坨”就进入一个密闭空间,工人看了看一旁的电脑屏幕,然后再踩踏板,“铁坨坨”从密闭空间的另一侧出来,沿着传送带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是密闭性检查,通过测定空气压力,马上就能看出是否漏气。”川仪股份生产计划部部长贺世富介绍。

  经历了类似几道工序后,“铁坨坨”的内部被装配了各种小配件和线缆。

  最后一道工序是质检。装配好的产品沿着传送带进入检测线。几十分钟后,检测线上的绿灯开始闪烁。贺世富说,绿灯代表产品合格,红灯说明有问题。

  这些并不起眼的“铁坨坨”,是川仪股份的主打产品之一——执行器。据介绍,川仪代工和自主品牌的执行器,产量多年居国内同行之首。其中的电液执行器,精确度能达到0.2%,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有意思的是,这家企业通过智能化设备生产的执行器等产品,在工业智能化中必不可少。

  以火电厂为例,要控制煤粉和空气的化学作用,以及锅炉里水位高低,都需要设置一个最佳配比参数,以便于提升效率和减少排放。人工操作,既危险又不准确。通行的做法是在煤、空气等物料管道上安装感应装置,采集温度、压力等数据,后台根据前方及时传回的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对川仪的产品——执行器发出指令,执行器接到指令后,对物料管道的闸阀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流程工业的智能化。

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有重量自动检测装置的输送带在运送罐装好的午餐肉。记者 万难 摄 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终端主板生产数字化车间,VGA无人小车在运输半成品。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