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真招实干解民忧 倾情帮扶暖民心——重庆市检察机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2年1月14日,《重庆日报》第7版半版刊登《真招实干解民忧 倾情帮扶暖民心——重庆市检察机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一文,内容如下: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先后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国之大者,为民生计。
2021年5月,按照重庆市委统一安排,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建由市检察院等18家单位组成的帮扶集团,对口帮扶丰都县及重点帮扶栗子乡的乡村振兴工作。
市检察院赓即指派三名干警分赴帮扶点——帮助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产业发展、支持教育振兴、加强生态保护……
一场重庆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硬仗就此拉开序幕!
办好实事的为民情怀
12月7日,农历大雪。
丰都县栗子乡双石磙村支部委员会门前的院坝上,两盆炭火正熊熊燃烧,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等待着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今天我们既是来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也是来看看大家。”上午9点左右,重庆市检察院负责人一行走进了村子。落座后的一席话,瞬间拉进了和村民的距离。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就是把我们的村治理好,把支部强起来,乡村、群众富起来,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位于龙河南岸的双石磙村是市检察院对口帮扶点。作为双石磙村第一个驻村工作队,入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农户。双石磙村第一书记卢俊宇仅仅花了3个月时间走完全村631户,还主动将5户边缘户的帮扶工作揽在了自己身上。
仁沙镇七星寨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陶江华和其它驻村工作队员一边走访农户人家,一边现场办公。
“这条村级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是满脚的泥,目前已经协调了市相关部门,后期将硬化12公里,彻底解决664户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陶江华说。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双石磙村90岁老人争取赡养费一案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卢俊宇果断联系县检察院、县法院,以巡回法庭的形式,现场释法说理,成功调解结案。
“老大难”再也不难,难的是法治意识入脑入心。卢俊宇以“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为切入点,相继编制、出台村规民约,红榜积分细则等自治文件编制。凡事约法三章,遇事依规解决。乡风民俗不断优化,文明之风遍布乡野,治理成效正在逐步凸显。
用心办实事,真招解民忧。倾情帮扶带来的变化落在村民眼里,暖在他们心里。
第一书记们的产业经
“目前500万元资金即将投入使用,主要用于筹建集白酒酿造、酒文化展厅、白酒实验室于一体的多功能厂房,建成后,预计白酒年产量600吨,产值约1500万元,首期解决30个就业岗位,后续还将带动周边高粱产业和民俗旅游的发展……”面对大家的发问,暨龙镇凤来社区第一书记张力锐侃侃而谈。
2021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干警张力锐毛遂自荐来到丰都暨龙凤来社区当起了第一书记,到任后第一天,屁股还没坐热,社区居委会便找上门来。目的只有一个——以集体资金和土地入股当地著名酒文化企业暨龙农业发展公司。
“行,我来办!”
从社区到暨龙公司距离60公里,山路崎岖,跑一个来回少说也要耗上3个小时。正值盛夏,张力锐顶着烈日两头奔波,硬生生将一张书生脸晒成了“关公脸”。
2021年11月,暨龙公司和凤来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入股后的居委会光每年保底分红就达2万余元。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暨龙公司也迅速打开产业扩容升级的通道。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陶江华所在的七星寨村发展有1000余亩红心柚产业。由于缺少现代规模化管理,经济效益不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只要肯琢磨,办法总比困难多。驻村两个月后,陶江华大胆提出产业升级“三步走”的设想:当务之急是改良产品品质,从技术上改变“皮厚肉少”的基因劣势;第二是从资金上重点扶持种植大户,利用其产业效益,带动村民种植积极性;三是探索“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外来资金、村集体资金开展土地流转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如果能实现基地扩容至2000亩的目标,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按每亩种植33棵果树算,一颗树挂果35颗,每颗收购价5元,至少能达到1155万元的年产值。”陶江华说。
乡村校里的特殊老师
“我以前也是老师,那时刚满17岁,教过算术,历史,地理……”
“哇!”满堂惊叹之后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大家要学到礼仪、道德、法律,今后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用法的小能手,传播法律的小喇叭,好不好!”
“好!”
走出教室,他一边细致地查看校园,一边详细询问工作人员教学设备、供暖设施、远程视频教学等相关情况,并不时弯下腰温和地询问身边经过的孩子“穿得暖不暖和?”
这是冬季寒冷时节,在丰都县栗子乡中心小学校出现的温暖一幕。这位特殊的老师正是重庆市检察院负责人。
除了带来学习用具、书籍、棉服、被子,他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样更为珍贵的礼物——在学校正式设立“莎姐工作站“,为孩子们全程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为乡村教育保驾护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教育更是首当其冲。
重庆“莎姐”法律服务是全国检察机关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莎姐”这个品牌,将普法教育、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不断向最偏远的山区下沉,打通乡村法治教育“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乡村振兴工作启动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乡村普法工作。2018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全面开展“莎姐”普法进乡村活动,联合妇联团委,组建由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组成的46个法治驿站,深入100个乡村开展普法活动,受益者多达数百万人。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市留守儿童最多的乡镇学校设立了70余个‘莎姐工作站’,进行定点、重点普法。”重庆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陈萍介绍。
“莎姐工作站”入驻栗子乡中心校区后,检察官们将全面参与学校普法治理工作,并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下一步,将以‘莎姐工作站’为中心点,将普法治理工作辐射到周边学校,全面扫除综合治理盲区。”陈萍说。
绿水青山之“诉”
山朗水润,江晏河青。极目之处,波光潋滟,幽谷葱茏。
这是2021年的初冬时节,龙河丰都段两岸的生态美景。而仅仅在三年前,这段碧水青波下,却潜藏着一股暗流。
2019年5月的一天,丰都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两名检察官办案途经龙河沿线的安宁村,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循着河沟追根溯源,他们最终锁定了一家中型养殖场。检察官们在河岸连续蹲守三天,沿河沟完整记录该养殖场违法排污的过程,并依法发出检察建议。丰都县生态环境局对该养殖场处以10万元的行政罚款,责令限期进行整改。
污流被斩断,龙河又恢复了往日的洁净清澈。
这绝非个案。2018年以来,丰都县检察院累计对龙河湿地公园开展巡河50余次,发现破坏龙河湿地公园公益诉讼线索15件,立案12件,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11件,督促行政机关对5家破坏龙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整改。
为山水而“诉”,为生态而战!近年来,检察官们跑遍全县30个乡镇,掌握了全县水域基本情况,为细致摸排工作画好“微距地图”。带着这份地图,他们频繁奔波在长江丰都段、龙河、碧溪河、渠溪河等水域,为守护长江丰都段的水域环境密织下天罗地网。
守住一方山水,护得百姓长安。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检察工作服务地方发展的职责所在,也是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之一。
12月的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草木丰茂,幽静宜人。此时的龙河已成功创建重庆唯一一个全国示范河湖。成了名符其实的生态河,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河。
冬日暖阳之下,粼粼波光之间,一群不惧寒冷的游客,身着泳衣划着小皮艇,在碧波里嬉戏打闹。
“这里水质干净空气清新风景秀美,我们每年都来这里冬泳,已经连续好几年了。”一名游客爽朗地笑道。
这大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