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货改客”港口未来啥样?定了!
不久后,在重庆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全球首个自感式登船桥将随着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实现游客便捷快速登离船。
12月22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寸滩国际邮轮母港重要建筑方案新闻通气会上,发布了寸滩国际邮轮中心以及邮轮母港站TOD项目等重要建筑的设计方案,“金滩龙门”“龙门吊”当选。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江北嘴投资集团组织了国际方案征集,收到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设计机构报名,经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领衔,庄惟敏院士、胡越、崔彤、孙一民和汤桦等建筑大师组成的评审团认真评议,形成了推荐方案。
2021年11月,经市规划委员会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确定了实施方案。
寸滩国际邮轮中心:
中国红“龙门吊”延续重庆城市记忆
寸滩国际邮轮中心是推动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建设的重大功能设施和重要地标建筑,项目位于寸滩港口区,占地6.6公顷,计容建筑规模6.5万平方米,其中客运枢纽1.5万平方米、商业5万平方米。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邮轮中心将结合现状货运码头的改造,整体形成邮轮母港城市综合体。
该项目中选方案为马岩松领衔的MAD建筑事务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提交的方案。
方案将寸滩港曾经林立的“龙门吊”作为设计构思,以体现城市发展的痕迹,延续场所记忆。
未来的寸滩国际邮轮中心,将把交通功能区全部放在地下,与码头区有机衔接。而商业功能将通过6个相对独立的建筑体抬升至空中,形成“漂浮”的云层商业空间。
下方架空作为草坡公园,将城市腹地与滨江区域整体贯通,把室外公共空间尽量还给市民。
方案创意源于寸滩港工业元素,“中国红”的建筑色彩在城市环境中十分醒目,有独特的场所识别性。
建筑造型独树一帜,有别于传统的交通建筑形象,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极具独创性和国际化形象。
邮轮母港站TOD项目:
“金滩龙门”打造“云端城市客厅”
邮轮母港站TOD项目是寸滩国际新城重要的交通和商业商务综合体,位于中轴线北侧、轨道9号线邮轮母港站上方,占地2公顷,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3万平方米、商务办公7万平方米。
该项目中选方案为Aedas凯达环球(亚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联合体)提交的方案。
建筑以“金滩龙门”造型呈现,强化中轴对景,形成“开放之门、未来之窗”空间意象。
未来的邮轮母港站TOD建筑通过双塔上下立体连接,以简洁大气、极具力量感的体量打造地标建筑形象。
建成后的建筑将延续中轴景观廊道,打造“云端城市客厅”。建筑体量稳重对称、宏伟硬朗,造型简洁、标志性强,富有现代感。
“从江面看,是长江眉心通往寸滩新城的大门;从寸滩新城看,是重庆展望世界的窗口。”
同时,本着“站城一体、翠网融城”的TOD理念,未来的邮轮母港站TOD项目,将设计叠级公园连接港口区与TOD综合体,将主轴城市空间化零为整,以室外屋顶花园动线、下沉花园室内商业动线,立体无缝衔接公交、地铁站与港口区的换乘体验。
TOD综合体功能包含智慧新零售、办公以及星级酒店等,让人们有丰富的体验。
寸滩国际邮轮母港:
世界规模最大的“货改客”港口
这次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由原有的货运港改造为客运港的功能性改造,在内河流域上,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规模最大的“货改客”港口工程。
重庆市江北嘴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经过一年的技术攻关,7轮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4+2”泊位规模(即4个三峡游泊位,2个两江游泊位)。
而在此次港口改造工程中,最大难点就是长江库区33.4米的水位落差对乘客的舒适性带来的影响,以及港机始终保持在水面以上安全使用的技术难点。
“但是,两项需要突破的难点,也是寸滩国际邮轮母港港口工程的独有亮点。”
世界首个会自动感应水位变化并随之调整高低的登船桥,成为了破题关键。
该负责人说,沿江796米长的直立式码头是重要的水工平台,也是宝贵的国有资产,通过水工结构改造在原有的构筑物中增加登船桥,靠岸侧增加提升单元体,利用多维度的传感装置和智能计算方式,感测长江水文的变化,港机设备通过液压和插销装置自动调节到邮轮靠泊的适应水位高度,解决全年33.4米范围水位变化的重大难题,打通船和港相连的安全通道。
全封闭的通道体系,将彻底改善重庆港“日晒雨淋、两根缆绳、几块跳板、爬坡上坎”的现状,营造与空港类似的登、离船体验。
创新游客疏散方式,可以确保最不利的水文条件下25分钟内完成一艘1.7万吨、570客位豪华邮轮登船或离船的旅客集散。
该负责人表示,上述一项项技术的突破将确立高品质内河客运港口的标杆,实现“安全、舒适、便捷、智能”的乘客体验。
新闻多一点>>
江风江景与城市腹地相连 串起山城和江城故事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从“城市美学”的角度,对两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解读。
她认为,寸滩国际邮轮中心的方案借助“龙门吊”工业形象与色彩印记,将新的建筑造型呈现在江边,并选用了底层架空在地建筑形式,不仅使江风江景与城市腹地相连,同时也串起了山城、江城故事的记忆。邮轮母港站TOD项目的“龙门”造型设计,给人无限的遐想,门形空间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正是中国园林建筑“在一门一窗间感受无限的空间与时间”的审美意境。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表示,寸滩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村落梯田到集装箱码头,再到现在的邮轮母港,都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寸滩老街已纳入《重庆市中心城区传统风貌区保护与利用规划》予以保护,邮轮母港片区位于双溪河以西,不涉及寸滩传统风貌区的保护范围。两个建筑方案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尊重了城市发展的痕迹,有效延续了历史文脉。邮轮母港将在历史的滋养中茁壮成长,寸滩地区将伴随着邮轮母港的年轻朝气迎来新生。
把更多艺术元素融入建设 让城乡更具韵味和文化品位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开展了大量国际方案征集工作,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91家高水平设计机构参与,引入了14位院士和建筑大师,有效提升了重庆建设项目设计水平,增强了在规划建设领域的影响力,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水平设计机构参与到重庆的规划建设中来。
下一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持续做好城乡特色风貌塑造工作,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同时,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带动本土设计力量的提升,持续深化将城市美学、城市哲学融入规划管理,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贡献积极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