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月薪八千的大学生,可曾“租人上课”?

02.04.2015  08:50

昨天有两则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引人关注。一是,毕业在即,调查显示,全国超四成大学生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10000元(4月1日《华西都市报》),有人觉得这是好高骛远,也有人认为“月薪八千都不敢期待还敢谈未来?赞一个”。二是,打开国内多所大学的贴吧,只需站内搜索“替课”二字,就能看到无数寻人替课和代人上课的帖子(4月1日新华网),这立马遭到公众指责——你妈花学费让你求学,你却花替课费逃学,太过分了吧?也有人替大学生鸣不平,认为是被枯燥的大学课堂所逼的。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租人上课的大学生,你期待毕业后月薪八千的底气,足吗?

@谢松波:即便生活再干瘪,也应拥有“期待”的权利,如果有一天,连这种期待都在质疑声中变弱,甚至消失了,那才是一种悲哀。

@朱四倍:“租人上课”一条龙服务救赎的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燕子飞:要消除“租人上课”,唯有从教学改革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才是上策。

@段思平:我们不禁要问:大学师生关系何以陌生至此,以致教师根本分不清来上课的是不是自己的学生?

@雁壹:前不久,南开大学法学院期末考试不是出现了一道“神考题”,让学生从4张照片中选出任课老师吗?连老师都不认识,真不知道学生从课堂中能学到什么。

@前溪: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怕苦怕累,却对薪水要求极高,这才是不现实的。

@谢松波:月薪八千都不敢期待还敢谈未来?

@慕毅飞:老师只管讲,不管学生是不是坐在下面听,这样的课,还有必要再开吗?课都可以不听,找人“替课”都不影响毕业,这样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有含金量和可信度吗?

@刘鹏:奉劝一些大学毕业生,莫对薪酬抱太大的期望,避免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成为职业“剩斗士”,沦为“啃老族”!

@黄春景:放平心态,降低对工资、工作条件的苛刻要求,从一线做起,克服眼高手低等弱点,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勤学习多积累,这要比动辄就是期望月薪超八千来得实在。

@郭文婧:“租人上课”不仅道德上站不住脚,而且还可能导致很多潜在的校园管理隐患。世界各国高校的校纪校规,基本都明文禁止旷课。

真知灼见

有一种两败俱伤叫“租人上课

大学生逃课,肯定不对。而从经济的角度讲,大学生逃课更是在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可以这样计算逃课成本:每年学费(6000元)、住宿费(1000元)和生活费(10000元)加起来,除以实际上课的天数(两个学期32周,共160天),即为逃课一天的费用(超过100元)。

这样的计算结果让不少学生有被猛击一掌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如果大学的学费是按天缴纳的,我也不至于如此不学无术。

不可否认,某些老师的授课水平低下,学生听了几次后觉得实在是没劲,就选择逃之夭夭,这也只能说是其个人行为或者说是个人权利吧。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租人上课是一种双输行为,既支付了选择服务的成本,又支付了退货机制滞后的成本。

当然这笔账不能只算在学生头上。租人上课能否得逞取决于学校、老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学校重科研、轻教学,老师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考试大手一挥、通通放行,学生自然觉得这课完全可以不上。加上现在不断扩招,近百人在一个教室,老师根本对不上学生的号,考勤点名时只要有人答“”就行,“租人上课”自然风行。

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中谈到,教育界中人,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必然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钱兆成(媒体人)

名博观点

大学毕业就期望月薪8000元?有些高!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期望高薪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所以,部分大学毕业生怀揣高薪的梦想,我们应该给予掌声。

但同时,面对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我们不能一味“捧杀”,而要与他们一起剖析市场,了解社会,并及时给予忠告,让他们摆正心态。

先说月薪。当今社会,月薪达到8000元-10000元到底占百分之几十,一时难以查找数据,但环顾周围,我的朋友中基本没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9万元,可见刚出校门就想拿8000月薪,这实在有些高,不太靠谱!

再说说贡献。工资多少,关键看自己对单位的贡献大小。譬如在企业,你只有给单位创造超值服务,才能拿到高薪。若是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薪水多少,都是按职称、职别和岗位发放的,个人无法左右,即便你贡献再大。

人应该有“高薪梦”,但梦想的实现,除了机遇,关键还要看梦想的“翅膀”是否坚实有力。高校应该上好就业指导课,最好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或往届毕业生授课,讲清社会就业形势、薪酬状况等,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场。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会以正常的心态、合理的待遇预期进入职场。

惠铭生(编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