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涨0.8% 5年来首次低于1%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6%。CPI同比涨幅创下自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也是5年来首次低于1%。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春节错月因素、汽油和柴油价格下降是三大原因。业内专家分析认为,CPI今后几个月或仍将低位运行,货币政策或将继续调整应对通缩预期。
食品类价格涨幅普遍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7个百分点。其中鸡蛋和鲜果的贡献最大,同比上涨幅度分别为8.3%和3.3%。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8%和0.6%。
在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普遍较低的情况下,1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春节错月因素、汽油和柴油价格下降是三大原因。
寿光蔬菜指数分析师王暇说,进入腊月,受节日临近影响蔬菜需求增强,菜价正常性攀升;另外,京津冀等地频繁的雾霾及阴雨天气,也是推动本月菜价上涨的原因。
节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有限
从近期各类食品价格走势来看,春节前农副产品价格难有明显上涨,猪肉等价格甚至仍将下跌。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去年9月8日相比,2015年2月4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下降5.8%、5.0%。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刘丽也表示,近期猪价仍以降为主,年前猪价不看涨,整体将稳中下跌,“明年四五月份可能会因出栏量不足,出现一波猪价上涨行情。”
蔬菜价格方面,王暇认为,2月份受春节效应影响,菜价将呈现节日性上涨。但今年气候相对温暖,加之整体消费需求减弱,菜价上升空间减小。
今后几个月仍将低位运行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CPI涨幅创下5年多来的新低,今后几个月或仍将低位运行。
除CPI涨幅不断下降外,受国际油价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今年1月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加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同样降至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
业内预计,在工业价格继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物价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低位运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预计2015年全年CPI同比为1.6%左右,明显低于去年的2%。
为应对资本市场压力及春节期间的集中流动性需求,中国人民银行2月4日宣布,自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的这一动作增加了业内对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应对通缩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