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紫纱官服 抗战期间成了抗敌宣传队的戏服
6月24日,北碚区博物馆顾问朱菲范用特制的木质大衣架细心地把官服搭好。 记者 万难 摄
抗战时期,北碚活跃着一支抗敌宣传队,他们四处演出,用生动的剧目号召抗日。而在他们的戏服中,竟然还有一件清代光绪年间的官服。官服是怎么变成戏服的,它又见证了怎样的抗战烽火岁月?近日,记者来到北碚区博物馆,打探这件紫纱官服背后的故事。
紫纱官服保存完好,系从民间搜集而来
“你看这龙的眼睛、尾巴,这件官服保存得很好!”
为了展示紫纱官服,北碚区博物馆顾问朱菲范用上了特制的木质大衣架。他细心地把官服搭好、摊平,指点着紫纱官服上用黄线绣出的几条龙,讲起了官服背后的故事。
事情要从1936年说起。朱菲范说,那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和弟弟卢子英在北碚设立了“峡防局游艺班”,学员主要学习川剧和曲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游艺班更名为“抗敌宣传队”,加入了宣传抗战的队伍。
然而,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游艺班几乎没有演出所需的行头,只能靠从民间搜集、租借、接受捐赠等方式积累演出装备。紫纱官服就是来自民间的戏服之一。
今年3月,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等4位文物专家鉴定,这件紫纱官服是清代光绪年间所制,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为抗日助威,抗敌宣传队新编川剧
“为了更好地宣传抗战,抗敌宣传队也想了不少办法。”
朱菲范介绍,抗敌宣传队原本学习和演出的都是传统川剧和曲艺,但为了向群众宣传抗战的道理,他们开始编创“时装戏”,还四处为抗战义演募捐。
所谓的“时装戏”就是演员身穿现代服装,用白话讲台词的新编川剧。著名剧作家田汉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便被抗敌宣传队改编为新编川剧。演出前,演员要先向民众散发抗日传单,并高呼爱国口号,激起群众的抗战热情。
抗敌宣传队的演出并不只限于北碚,他们还经常到合川、璧山、巴县(即今巴南区)等地进行义演,为抗战募捐,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令人感动的是,即使抗敌宣传队因为经济受挫等原因在1942年解散,原来的演员们仍自发在北碚当地继续演出,力求让抗日救国的道理深入民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