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朝天扬帆的“水晶连廊” 还是一把“抗震锁”
建设中的来福士广场和大楼间的连廊(左)空中连桥与塔楼连接示意图(右)。上游新闻记者 甘侠义 摄
汶川大地震10年来,重庆在抗震减灾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速报时间从10年前12分钟提升至最快1分钟;新科技被广泛运用大型建筑和公用设施,朝天门来福士广场也有防震“黑科技”
位于朝天门码头的来福士广场,8幢塔楼像一个巨大的风帆,因此也有一个形象的名字“朝天扬帆”。
“朝天扬帆”8幢塔楼均为超高层,而且楼身呈弯曲的弧形,如何更好地防震?重庆晨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的来福士广场,为你揭秘防震“黑科技”。
弧形塔楼如何抗震?
巨大“核心筒”像定海神针
重庆来福士广场是全球最大的来福士项目,集交通枢纽中心、甲级写字楼、高档住宅、商业、屋顶花园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8座塔楼每座都有一定的弧度,整体微微弯曲呈“弧形”,这样的造型要保持平衡,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
中建三局重庆分公司来福士广场项目总工武雄飞介绍,为了保持大楼的稳定性,使用了“钢-混凝土”巨型组合结构。而且,有的杆件安装是直的,有的杆件则是倾斜的,根据每幢塔楼的不同情况,每3到5层就要变换一个角度。
专家还研发了国内首个“钢-混凝土组合伸臂系统”,在组合伸臂系统和巨型框架之间,使用了软钢阻尼装置作为“保险丝”,遇到地震、强风可以通过往复变形,消耗地震力和风力。
武雄飞说,塔楼还有一个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体系,用于承担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产生的剪力及倾覆力矩,这个巨大的“核心筒”,就位于每幢塔楼的中间,最大截面达160平方米,相当于四室两厅,像一根巨大的“定海神针”,从筏板面向上延伸至塔楼顶层。
此外,在塔楼底部还设计了“防震缝”,这样一来,就使建筑更加防风、抗震了。
“水晶连廊”如何抗震?
采用钟摆原理固定廊桥塔楼
重庆来福士广场的“水晶连廊”长300米、宽30米、高约22.5米,横跨在4座250米高的塔楼顶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总用钢量达1.2万吨,是这座建筑的又一亮点,也是世界最大“横向摩天楼”。
空中“水晶连廊”由天际观景台、空中俱乐部、五星级酒店大堂、时尚餐饮区四大功能区组成。它不仅有观景的功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塔楼抗震。
它和4幢连体塔楼共同构成的这种“摩擦摆式支座+阻尼器”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简单地说就是采用了“钟摆”原理,平时廊桥与塔楼固定在一起,遇震时自动“解锁”,廊桥和塔楼各自在一定范围内晃动,耗散震动产生的巨大能量,又能自我复位。这就像一把“巨锁”,牢牢固定住几幢高楼。
遇到意外如何疏散?
每隔12层设计了“避难层”
8幢塔楼最高的两幢高度约为350米,其他6幢高度约为250米。如此超高层摩天大楼,遇到地震、火灾等突发情况,将如何疏散人群?
武雄飞介绍,塔楼每隔12层就有一个“避难层”,面积约为1500米,是塔楼的一个加强层,结构更为坚固,而且还将配备水泵房、灭火器等应急设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于人员的及时疏散。
纵深
汶川大地震后,重庆抗震设防有五方面变化
重庆市设计院副院长邓小华介绍,在“5·12 汶川大地震”之后,重庆在抗震设防方面,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全域设防”。按照2001年《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我市有8 个区县不设防。现在,重庆市全域设防,有18个乡镇为7度设防(主要在荣昌和黔江),其余为6度设防。
第二,市城乡建委及相关政府部门全面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包括完善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管理程序;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和重点市政工程的抗震设防专项管理;改善既有防震救灾建筑、学校类建筑等重点建筑的抗震能力等;全面提高重庆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等。
第三,全面推行高强抗震钢筋的使用。如今,大桥、立交等重要市政工程,以及高楼大厦的主要受力构件,均采用了抗震钢筋。
第四,积极推广抗震以及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
第五,将抗震措施从结构受力构件向非结构构件延伸,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保证基本安全,向使用安全发展。使建筑物在遭遇地震灾害时,不仅保证人身安全,同时提高对财产安全的保证。
此外,重庆正在开展的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可以使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更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