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死而复生"? 重庆女作家冷冻人体被质疑是商业骗局

23.09.2015  10:34

  “妈妈,我们未来见”,伴随着女儿的期盼,患胰腺癌病亡的重庆女作家杜虹(如图)的遗体被冷冻。杜虹期待将来能够通过解冻、移植等步骤“死而复生”。

  这一梦想真的能够实现吗?冷冻人体是科学实验还是商业骗局?现代医学距离科幻还有多远?

   医学难题 目前只管冷冻保管不管复活

  61岁的杜虹是知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据报道,这是我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待“复活”的案例。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读博士魏景亮,是此次人体冷冻手术中负责联络沟通的主要志愿者。据他介绍,5月30日,杜虹离开人世后不久,医生即对其遗体注射相关药物,启动冷冻过程。经过灌注、降温、“玻璃化”的遗体,被送到位于美国阿尔科基金会总部。头部被分离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下,接受长期护理和保存。等待未来的科技能解冻头部、再造身体,实现“复活”。

  “这次冷冻遗体耗时1个多小时。家属支付费用为12万美元,包括美方人员食宿经费4万美元。”魏景亮告诉记者,根据合同,只要条件允许,阿尔科公司将无限期保存遗体,并负责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活过程需要的费用。魏景亮说,冷冻前的身体处理过程,一些环节用到的药品和器械都是比较常规的。

  阿尔科基金会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基金会有会员1027名,保存有141具经过冷冻的人体。魏景亮向记者展示了一封64位科学家签署的关于人体冷冻的公开信。信件称,人体冷冻是一项合法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努力尝试。考虑到技术发展,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现今可以达到的最佳情况下进行的人体冷冻,能够保存足够的神经系统信息,进而使得一个人最终能够完全恢复健康。

  “随着科技发展和医学进步,人类对于死亡的概念在刷新,冷冻遗体是最有可能保存情感、记忆等物理信息的方式。”魏景亮说。

  据悉,目前世界上提供冷冻人体业务的机构还不多,且价格高昂。现阶段,这些机构能操作的只有冷冻和保管步骤,“复活”尚未被提上议程。魏景亮坦承,至于以后采取什么方式解冻,现有的机构还没有考虑。各个机构也没有对未来的“复活”做出任何承诺。

   学界质疑 不是医学范畴而是商业行为

  中国有人参与冷冻遗体的消息传出,引发了学界乃至社会的关注,探讨质疑声四起。

  “我根本无法想象在零下196摄氏度保存的头部是什么样子。”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江基尧曾经率先使用“超深低温技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他表示,相比于其他任何一种细胞,脑神经细胞尤其“娇嫩”,耐缺血缺氧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常温下4到6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难以想象在液氮中保存,更从未有过复温的探索。“这并不是医学的范畴,而是一种商业行为。

  “退一万步,即便我们可以使神经细胞冷冻复苏,神经系统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网络,必须无数个神经元协同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讲学教授杨国源说。

  至于经过了冷冻复苏后的病人会保留多少之前的记忆和人格,业内多位专家表示都还只能臆测。

   伦理挑战 永生是一件可怕的事

  “我不认识杜虹,但是关注她和家人的选择,钦佩这种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告诉记者,“但是我认为,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复活’冷冻中的人体面临巨大障碍。”在刘慈欣看来,死亡是人类必然面临的结局,如果未来一旦有技术可以实现“永生”,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沈铭贤研究员表示,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禁止人体冷冻和长期保存的规定,但是,这一行为探索打破生命周期,对医学伦理形成了巨大挑战。

  据新华社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