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抢你饭碗可能性有多大?
导读:你开心时,“他”分享;你不开心时,“他”安慰。“他”是“人”,又不是人。
近日一则新闻,阿里巴巴、富士康向日本软银旗下的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4亿元),并在日本推出一款能识别人类情感、与人交流的机器人Pepper。
发售地放在日本,肯定有其原因。对于投资者,他们看中其中商机,所以要早作布局。而对于消费者,在日本,机器人越来越凸显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想·前卫
日本公布机器人战略制定5年计划
对于机器人的需求,日本是最迫切的国家之一。原因很简单,日本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尽管在二战后日本曾出现“婴儿潮”,但当年的婴儿已经成为老人,人力资源匮乏导致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日本企业发展的重头戏。在这个大背景下,替代人力劳动的机器人应运而生。
按照制造工人与机器人比例的算法,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来看,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排在世界第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尽管如此,但日本政府还是意识到,如果不积极推出机器人技术战略规划,将会威胁日本作为机器人大国的地位。
今年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以下简称《新战略》),并制定了5年计划。
《新战略》中,日本政府提出,要彻底巩固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培育能力,使其成为“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以及要将所有物体都用网络互联,推动日本进入“迈向领先世界的机器人时代”。
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还特别提出了颠覆日本人力资源结构的设想: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社会”,届时,机器人将随处可见,制造、服务、医疗护理、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应对、工程建设、农业都将会广泛使用机器人。
作为SBRH的控股方,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认为,机器人的大力应用,到2050年将会使日本的经济竞争力成为全球第一。
调查·震惊
会计、保险业者的饭碗非常危险
日本政府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基于牛津大学的研究,制作了一款“测试职业被机器人取代可能性”的软件。研究人员对702种职业做了评估,根据创造力、灵巧程度等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的技能,判断机器人能否在这些职业中取代人类。结果显示:
会计、保险业者、电话营销人员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可能性高达99%;
裁判员被替代的可能性是98.3%;
服务生被替代的可能性是93.7%;
律师助理和初级律师被替代的可能性是94.5%;
时装模特被替代的可能性高达97.6%。
不过,根据牛津大学两年前发表的原始研究报告,有一些特定因素会降低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可能性。比如,职业理疗师被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3%。此外,那些需要高度创造力和谈判能力的职业也不容易被替代。该研究并没有给出人类员工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大致时间,但研究指出,制造业员工和办公室行政人员将首先被取而代之。紧随其后的将是服务、销售和建筑业人员。
发展·加速
全球首家机器人服务酒店下月开业
在2014年度软银世界大会上,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提出,日本若能导入3000万台可24小时工作(3倍于正常人)的产业机器人,就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约人民币860元)。
中国江苏省的一家餐厅已经使用了15名机器人上菜。而下个月,全球首家纯机器人服务的酒店将在日本长崎正式开业,先前已进入试营业阶段。酒店的机器人服务生在酒店入口欢迎入住者,帮忙提行李并送到房间,客人退房后,还要负责收拾客房。
四大项目开工重点关注研发 重庆机器人产业欲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相关链接
6月19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重庆分中心、川崎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机器人制造基地、中科院重庆两江机器人育成中心和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四大项目,同时在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开工建设。
引人关注的是,这四大项目中有三个都将围绕机器人技术研发做文章。“对于我市机器人产业而言,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参加开工仪式的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何国田感慨,在产业链初具雏形的基础上,我市机器人产业已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重庆日报》
机器人发展简史
1968年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它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Shakey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
1969年
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
1973年
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和小型计算机携手合作,诞生了美国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
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1984年
英格伯格推出机器人Helpmate,这种机器人能在医院里为病人送饭、送药、送邮件。同年,他还预言要让机器人擦地板、做饭、洗车、检查安全。
1999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当即销售一空,从此娱乐机器人成为机器人迈进普通家庭的途径之一。
2006年6月
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998年
丹麦乐高公司推出机器人(Mind-storms)套件,让机器人制造变得跟搭积木一样,相对简单又能任意拼装,使机器人开始走入个人世界。
2015年6月18日
日本电信企业软银集团宣布,将在日本推出能识别人的情感并与人交流的机器人Pe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