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九龙坡:大批机器入驻行政办事大厅、河长巡河有了“智慧大脑”
重庆日报消息,6月14日上午9点过,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人头攒动。一家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人胡女士带着材料径直走到自助申报区的电脑前,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股权变更手续。“我提前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了事项申请,现在只需上传相关材料就可办结手续。”这种“动动指头、事就办成”的体验,让胡女士赞不绝口。
去年底,九龙坡区提出,用五年时间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最终将九龙坡打造成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把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结合起来,以智慧城市生活作为切入点,让群众生活便利而舒适。”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九龙坡区长刘小强称,今年,该区重点推进七个示范应用的建设,包括互联网+融合服务(含智慧大厅、公共服务平台)、精准扶贫、智慧城管、雪亮工程、智能交通(含智慧停车、智慧旅游),以及智慧环保(含水体治理)等重点示范应用。
5月2日,九龙坡区首批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上岗”。记者 郑宇 通讯员 雷超 摄
“一网通办”的办事体验
补不齐的材料、跑不完的窗口、排不尽的队伍……曾经老百姓跑断腿、磨破嘴也“难办事”的痛点,随着九龙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逐渐消除,百姓办事更方便快捷。
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门口,智能机器人“阳阳”是大厅引进的“新员工”。只见办事群众通过“阳阳”胸前的触摸屏,查询了本区域内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各分中心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办公地址和电话,然后满意地离开了。
今年5月,九龙坡区开通西南地区首家提供智能机器人政务服务的行政服务平台。其中配置在各楼层咨询台处的3台类人型机器人——“阳阳”“笑笑”“乐乐”,主要承担迎宾问好、业务咨询、窗口指引等职能,解决群众和企业办理业务“在哪办”和“找谁办”的问题。而固定在区工商、区税务办税厅等试点窗口单位的10台桌面型小机器人“小优”,则专门提供业务咨询、业务导引、业务流程查询与展示等服务,解决群众和企业办理业务“怎么办”的问题。
九龙坡区行管办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上,也面临种种挑战。“发改委、公安等部门有自己业务办理的专用系统,这些系统或独立运行,或与上级部门联通,但大多未与政务服务网联通。由于部门间网络不能互通、数据不能共享,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孤岛’。”他认为,信息资源共享不畅,是实现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拦路虎”。
针对这一问题,九龙坡区提出建立全市统一标准化规范化办公信息化网络平台,完善全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政务信息资源“一网打尽”。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收集汇总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通过共享管理制度,发挥信息资源作用。
下一步,九龙坡区还将打破传统办事模式,针对以前行政审批实行各部门独立窗口办理业务,存在冷热不均,办事效率不一的问题,对行政审批大厅升级改造,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三条河流的“智慧大脑”
上午9时许,重庆动物园老大门,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西郊二村社区巡河员曾肇科拿出手机,点开软件,开始巡河。
今年3月底,杨家坪街道通过为街道总河长、副总河长、社区河长、社区巡河员等26人配发巡河手机,为流经辖区内的长江、桃花溪、杨溪河三条河流配上了“智慧大脑”。
巡河途中,曾肇科不时停下,扫描挂在河岸的二维码。
“手机可实时定位,并采取扫码‘签到’。这样一来,巡河的起止时间、移动轨迹,手机里都有详细记录,一目了然,来不得半点假。”曾肇科告诉记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巡河不到位的情况。
此外,为保障巡河质量,巡河次数、间隔时间、反馈情况也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每天至少巡河2次,每次间隔5小时以上,无论是否遇到河流问题,都需要利用图文形式,如实汇报巡河情况。
一天上午,动物园大门的桃花溪水面上出现一圈圈白色波纹。曾肇科马上通过手机上传图文,汇报至社区河长、街道河长办,相关人员收到信息随即赶赴现场。经排查发现,动物园食堂下排管道网破裂,导致淘米水进入河道。当天下午,在街道、社区、园方的共同努力下,下排管网顺利修复,该河流问题得以高效解决。
巡河手机的配发,还方便了各级河长对各自管辖河流的基础数据、实时状况、巡河信息的掌握。只要打开手机软件登录系统,就能了解巡河员巡河、护河的情况。在单位就能将日常巡河的“眼睛”覆盖至辖区内各流域,并实现对各条河流状态的有效监管和问题的及时处理。
一条道路的智慧停车改造
近日,九龙坡区首条智慧停车系统在科园二街试点,通过对道路两侧的79个路内停车位加装“黑科技”视频桩,就可以自动记录车辆停靠时间,并自动生成停车费用账单,杜绝收费员乱收费现象,同时也解决停车费的“跑冒滴漏”问题。
在位于石桥铺附近的科园二街两侧,记者现场见到,每一个停车位旁,都立着一根小小的视频桩,该视频桩配备了摄像头和红外线感应装置,当有车辆驶入停车位,视频桩就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停车车辆的车牌和影像信息,生成照片存入系统,视频桩上原本显示有车位的绿色灯光也变为了红色。
收费人员可以通过收费端设备看到车辆的车牌等信息,当车辆驶出时,在后台可以清晰看到车辆的停留时间,并自动计算出需缴纳的停车费用。驾驶员用手机扫描收费员提供的二维码就可以完成付费,也可以下载相关APP软件完成缴费。
据九龙坡区停车办相关负责人王友兵介绍,视频桩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将通过采集的车辆号牌,自动为每个号牌建立档案库,驾驶员如果未缴费便驶离,欠费记录将一直留底。同时,后期数据还将接入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和交警车辆年审系统。
“通过这样基于大数据搭建的平台,市民可以从手机上知道附近哪条街的车位还有空位,进而快速找到车位,避免给路面交通造成拥堵。”王友兵表示,这样的系统交易数据安全可靠,无人为漏洞因素存在,而且工作量小,节省人力资源,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九龙坡区规划的路内停车位近1.5万个,下一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有望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原标题:在行动 | “智慧城市”九龙坡:大批机器入驻行政办事大厅、河长巡河有了“智慧大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