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丨驻守大巴山深处40年 “李广播”只为传递好声音

11.09.2018  07:53

正在广播站播音的李善国。(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村民朋友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下面为您播报今天奉节的重要新闻……”8月21日,大巴山深处的奉节县岩湾乡广播站,准点传出了悦耳的声音。

听着广播,五星村村民李善国有些感慨:“我虽然退了两年了,但还是很怀念原来天天念稿子、到处挖素材的生活……

曾在岩湾乡广播站工作一辈子的李善国,被乡亲们称为“李广播”——40年时间里,无论刮风下雨,他几乎每天都会准时坐在简陋的广播室里,为村民们传递党的“好声音”。

乡里唯一的广播员

1977年,19岁的李善国高中毕业,在乡里(当时叫做岩湾公社)算绝对的知识分子,经过竞争上岗后,他顺利成为了岩湾乡的广播员。

不用下田,不用日晒雨淋,工资又还可以。”尽管有些“赶鸭子上架”,但在当时,能找到这么一份工作,李善国心里挺高兴。

很快,工作压力就来了。岩湾乡是一个小乡,乡政府人手严重不足,广播站只有李善国一人,他既是信息员,又是播音员,还要办自制的节目,忙得不可开交。

当时的播音设备和工作条件很简单:一部扩音器、一台音控、两支生锈的话筒、两张木凳。全乡只有乡政府有报纸,每隔3天才由邮递员挑来一次。“每次只要邮递员一到,我就会揣着笔记本往乡政府跑,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把对乡亲们有用的新闻都抄下来,然后回来反复练习,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语言播报。”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上世纪80年代,乡里还没有完全通电,只能用柴油机发电来放广播。李善国为了让广播不间断,就得去奉节县城挑柴油,每次来回100公里山路,要花十多个小时。家人对此很不理解,李善国总是开导他们:“岩湾乡1万多乡亲还等着呢,我不能让广播停了。

李善国说,那时广播站虽然设备简陋,但无论村上、乡上有什么急事,广播站的大喇叭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声,乡亲们靠它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乡里村里的新鲜事。

传递党的“好声音

从1977年至2016年,李善国在广播站一干就是40年,数不清的好政策从他这里广播出去,让岩湾乡的老百姓受益。

40年间,有3次广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李善国说。

第一次是1981年,乡里要搞包产到户,李善国很激动,赶紧学习相关政策,向乡亲们广播这个消息。“那是一个早晨,播完这条消息后,乡亲们源源不断前往乡政府,有的还跑到我这里来问,这个政策什么时候实施,怎么实施。”回想当年,他至今仍有些激动,“谁都知道这个政策的好处啊!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大家根本没多少积极性。实行包产到户,交完公家的,剩下全是自个儿的,多好!

第二次是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乡亲们听到后很激动,有人拉着李善国的手说:“党的政策好啊,现在国家发展了,几千年来要农民交的‘皇粮国税’都不交了,国家反而还要发种粮直补,让我们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第三次是2015年,按照国家的部署,我市打响了新一轮脱贫攻坚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岩湾乡山高坡陡,不就指望着这些政策来增收脱贫吗?”此时的李善国已近退休,但仍是广播站的中流砥柱,他不断学习各类政策,将产业扶持、大病医疗、扶贫搬迁、就业培训、教育资助等政策学了个通透,一一告知乡亲们。

别看广播站小,作用可大哩!”他笑着说,三四十年前,乡里连一台电话机、电视机都没有,广播是乡亲们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后来尽管交通便利了,通讯方便了,但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广播里的内容仍然是老年人每天茶余饭后的“谈资”。

广播内容紧跟时代

40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广播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早前,他广播的内容多是农业科技服务,譬如水稻病虫害防治、栽秧施肥技术、养猪专业知识等。

后来,生产效率提高了,老百姓的业余时间增多了,各种家电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抽烟、酗酒的危害,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维修小常识等内容,开始进入“李广播”的自办节目。

再后来,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李善国就开始广播一些怎么照看小孩、教育小孩的内容,他还讲一些童话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李善国退休前那几年,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较丰富,但一些乡风民俗却变了味。他就想着法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五星村五组的某户媳妇在老人病倒后怎么孝敬公婆、庙坡村的黎发成嫁女儿不办酒席不收礼、岩湾村的老张常年助人为乐……

虽然只是个乡广播员,但你要变着花样给大家说新鲜事,天文地理都得知道一点儿。”他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养成了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市里的、奉节的报纸都要看,每年要记十几本笔记。

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李善国的两个儿女读书成绩一直很好,现在一个读博士后,一个在攻读博士学位,都很有出息。

这些年来,李善国已把广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近40年里,他只因外出离开广播站两次,一次是去主城参加培训,另一次是去辽宁参加儿子的婚礼。2016年底退休后,他心里空落落的,听了他几十年声音的村民们也很不习惯,大家提议让他趁着身子骨硬朗回来接着干,但李善国左思右想后还是婉拒了:“现在乡里的广播站有年轻人在继续播,我当个听众挺好的!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原标题:大巴山深处的“李广播”——40年驻守广播站 只为传递好声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