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斌:高温电线之王培养出39个老板

08.01.2016  10:33
【摘要】 李明斌:我和妻子都是重庆人,虽然上班时,和公司的员工说当地话,但回到家后,一家人还是说重庆话。家里吃饭的时候,也少不了那些“麻辣”的元素。我其实也早有回重庆发展的打算。人在外面久了,会更想念故乡。

  重庆晨报:你外出从打工到创业,有20多年的时间,如今对家乡还有什么印象?

  李明斌:现在每年回开县老家,都会感到不同。特别是在1997年重庆直辖的那段时间,家乡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重庆晨报:现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重庆有关的事?

  李明斌:我和妻子都是重庆人,虽然上班时,和公司的员工说当地话,但回到家后,一家人还是说重庆话。家里吃饭的时候,也少不了那些“麻辣”的元素。我其实也早有回重庆发展的打算。人在外面久了,会更想念故乡。

   ■人物

  李明斌,开县人,1967年出生。1993年南下广东,1998年他和妻子创办的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高温电线生产领域名列前茅。广东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会长。

  ■语录

  我从普通工人开始,做到班长、组长、主管,再到总经理……不过重庆人那股认真,能吃苦的劲头,永远忘不了!

  在广东东莞桥头镇东部工业园区的日新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里,每天都能见到李明斌的身影。这位有着结实的身板、国字脸、眼睛小小的重庆人,虽然有着过亿的身家,依然会在车间里来回转悠。

   老乡“”他换工作

  1967年,李明斌出生在开县南雅镇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早年李明斌外出在江苏、湖南、上海、山东等地打工,干过砖瓦工、建筑工,学会了做豆腐、开拖拉机,“还卖过水果,可以说,当年为了赚钱,什么都做,什么都学。”走南闯北多年,艰苦的生活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慢慢有了生意头脑。

  1993年,也就是李明斌结婚第二年,他的妻子来到了广东东莞上班。当时,东莞已渐渐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各种生产企业相继落户,工作岗位很多。

  “最初我上班的那家五金厂,一天工资12元,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了。后来在虎门碰见一个重庆铜梁的老乡,他说附近长安镇有一家台湾人开的工厂,一个月能挣5000元。在收了我800元介绍费后,我到了这家工厂。埋头拼命干了好几天后,我却被告知在这家厂一天的收入只有7元钱。”李明斌知道上了当。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想太多,而是安下心来,在新的工厂上班。

   新工人看出制度利弊

  在最初的一个星期里,李明斌埋头苦干,却发现身边的其他工人,做事慢慢悠悠,“好像厂里的工人都在混日子,只有我一个人拼命工作。”一周后他才知道工厂是实行“计时工资”,干多干少平均下来每天的工资始终是7元左右。

  他找到厂里的管理人员理论“利弊得失”,可对方说,这是老板定下来的规矩。于是,李明斌直接找到了经营该厂的台湾老板,提议全厂实行计件工资。

  工厂高层对这位进厂不到一个月的新员工真是刮目相看,开始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之后不到一个月,他被提升为班长。随后,他从班长、组长、主管,一直做到了经理,同时对技术、管理、业务领域也日渐熟悉。

   一次谈话后自立门户

  6年后,李明斌已是身兼数职。但就在这个时候,以前一直赏识他、提拔他的那位台湾老板悄悄告诉李明斌,他准备把这家厂卖掉,希望李明斌帮忙处理库存,并鼓励李明斌发展自己的事业,还要将原厂的生产设备全部送给他。

  在答应接手之前,台湾老板和李明斌有这样一次谈话。

  老板:“打工赚得再多也是为别人赚钱,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自己能做老板?

  李明斌:“我也想自己干一番事业,看你什么时候给我机会?

  “你有钱吗?

  “没有。

  “你想怎么做?

  “靠你。

  “需要多少钱,我可以借给你。

  “不用,你只需要在月结货款的时候帮我说句话就可以了。

  正是这一番谈话,让李明斌有胆量走出了事业的第一步。夫妻俩拿出所有的积蓄21600元,开始了创业之路。当时他们租了间民房,成立了电工器材加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2000年10月正式注册为东莞市日新电线实业有限公司。

  不久后,通过市场考察,李明斌决定专业从事高温电线的生产与销售。现在国内许多品牌的咖啡壶、暖风机、饮水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电饭锅、空调、吸尘器中,都有李明斌生产的线缆。在业内,他被称为“高温电线之王”。

   支持培养出39位老板

  虽然李明斌眼睛不大,眼光却十分独到,特别是识人。

  “当年提拔赏识我的那位台湾老板,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好朋友。当时他鼓励我创业的那一番谈话,我也用在我的那些志向远大的下属身上。

  遇到有创业意识的下属,李明斌并不像一些企业管理者那样打压、挽留,而是尽力帮助、鼓励他们出去创业。“每一位从我身边走出去的创业者,我都可以给予300万元的借款上限。

  李明斌说,从他的公司里走出去的老板,已有39位,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事电线电缆生产行业。他身边的人就向他发牢骚:“你培养出的那些企业家、老板,很多出去后都是同行,你这样下去,不是在给自己培养敌人吗?”李明斌对此却并不是很在意:“我所希望的,是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并不是我一人独大。只要我能吃得饱,大家都能过得好!

  如今,他又将眼光投向了消防线缆、高速线缆等领域。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步跨越,都是靠顽强的毅力、韧劲,打拼而来的。

  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