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村“一改善、三带动”促进项目区产业发展
云阳县千峰村和天山村都在大山深处,千峰村3组更是处于“两山夹一槽”的封闭谷地,常年在家的居民均为“老弱妇幼”的留守人员,且不足50人,却拥有近300亩肥沃的可耕田地。因海拔近900米,具有良好的反季节作物种植和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但是与关莲路有陡峭的山梁相隔,地势条件比较特殊,村民只能通过山坡上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通,村里的优势得不到发挥。面对这些情况,村民们借世行五期扶贫项目之机,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助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将贫困山村这课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 一改善 ” , 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以社区主导、农民参与为主的村级项目管理机构,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全村村民讨论提出能够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改善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明确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交通、饮水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
“ 三带动 ” , 一是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对整个山村可开发的景区进行整体规划,筹建乡村旅游合作社,着力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家乐餐饮服务业,提升千峰村整体乡村旅游接待和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结合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组织当地村民流转土地,发展伏调蔬菜、地枯、菊花等特色种植以及池塘养鱼、土蜂等特色养殖;三是带动当地传统手工业发展,天山村九组村民趁着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改善的东风,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复工多家粉丝加工作坊,与多家超市协商取得了粉丝销售的渠道。
项目竣工后,有外来客商在该村投资休闲避暑的乡村田园旅游开发,并初具规模,同时,流转土地100亩发展伏调蔬菜,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千峰村避暑纳凉乡村旅游和伏调蔬菜种植已风声水起,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已被评为“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千峰村与天山村有了向外发展的条件,使当地的资源得以盘活,并以此为契机大量的流转了土地,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要想富,先修路”。要带动贫困村产业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优化其投资环境必不可少。瞄准最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改善,必须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思想,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村里最需要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发展产业。
国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