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村民吃饭的青花碗竟是明代文物 碗柜里还有一堆

15.06.2018  19:44

1983年的一次文物调查,发现巴南区双河口大地村一村民吃饭用的青花碗竟是珍贵文物。15日,巴南区博物馆开馆,这位村民捐出的70多件类似的碗、盘、杯都成了博物馆的馆藏品,其中两件还是国家一级文物。

3000余件馆藏文物 一次看够

巴南博物馆位于龙洲湾商街南端,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 3000余件(套),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近现代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百余万年。

馆藏文物不仅种类全,而且部分文物品位高、价值广,比如巴人曾使用过的巴氏柳叶剑、戈等青铜兵器,明成化款青花麒麟灵芝纹碗、明嘉靖款青花莲瓣纹杯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馆相关负责人称。

特别是古代巴南部分,重点展示了龙洲湾出土恐龙化石、以熊家湾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石器、巴国青铜器、汉代陶器、宋至清代瓷器、书画、石刻、金银玉器,清代以来的巴县档案及巴县志等。

村民吃饭的青花碗 现成镇馆之宝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作为巴南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只明代的青花山水花鸟蝴蝶纹茶碗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据介绍,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竟出自于一位村民。

在1983年,原巴县文管所在去双河口大地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村民用一个古朴的青花碗吃饭,职业的敏感让他们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了几眼。当即确定这是一件文物。村民打开自家的碗柜后,文物工作者惊喜的发现,碗柜中密密麻麻地摆放着70多件类似的碗、盘、杯。后来,村民将这批瓷器捐出来,并告知这是在田间劳动时挖出的。

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应出土于一个明代瓷器窖藏。上交文物共计77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53件。而明成化款青花麒麟灵芝纹碗、明嘉靖款青花莲瓣纹杯器型完整,造型庄重圆润、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是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庆知府”手书贺匾现身 祝贺乡坤八十寿辰

这块清乾隆49年的漆金匾也很有意思。”该负责人称,该匾由柏木制成,长2.93米,宽1.24米,厚4厘米,约150公斤。记者注意到,该匾为黑底,匾中间有“齿德双荣”4个行楷字,题刻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字迹硕大方正,字中漆金,制作精良。匾右侧刻:进士出身、奉政大夫(正五品)、署四川重庆府正堂、加三级随带军功、加二级纪录四次、又记大功三次——王为(知府名)。左刻:“八十寿廖作周立”,“乾隆四十九年岁次甲辰仲冬月下浣谷旦”。

匾额写的内容大概就是,1784年,巴南区一名叫廖作周的乡绅过八十寿辰,时任重庆知府的王用仪手书贺匾‘齿德双荣’,并由主人制匾悬挂纪念。‘齿’指年龄,‘德’指品德,后面两个字是‘欣欣向荣’的意思。从这一块金碧辉煌的匾上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安定,孝道盛行。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39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应邀赴宴。我们现在已无法考证这名廖作周老人是否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但中国传统尊老爱老的习俗在这块重庆知府题写的匾上一览无余。”该负责人称。

而据考证,当时的重庆知府王用仪履历丰富——进士出身,多次因政绩突出获得上级嘉奖,同时曾立有军功,是个文武全才的地方官。“几百余年来,这位知府几乎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史书、方志几乎没有记载,我们遍查乾隆20年至嘉庆初年的历代重庆知府,只有一位王姓,即王用仪。这才得以落实匾额题写者。因此,这件文物对研究当时重庆府、巴县的历史有很大帮助。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