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米高山上37户村民的别样春节:今年回来方便,车子能开拢屋

11.02.2018  07:54

2月8日,秀山隘口镇富裕村,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村里每户人家的家门口。

公路通了,建材运进村,熊朝发住上了自家修的新房子。 (本组图片由记者齐岚森摄)

重庆日报消息,2月8日,腊月二十三,小年。海拔1100多米的秀山隘口镇富裕村大龙门组,冰雪未消,寒风刺骨。

今年74岁的熊朝付和其余36户村民的家,就在这高山上。

虽已是寒冬腊月,屋外天寒地冻,熊朝付的屋内却是温暖如春。

火塘里,红色的火苗驱散着寒意。火苗上方,吊锅里的鸡汤正冒着热气;灶膛里柴火正旺,烧得大锅里的肥肉“嗞嗞”冒油。

熊朝付忙碌着,将更多的肥肉切成薄片放入锅中。

过小年了,吃好点。”其实,不仅仅为过小年,熊朝付准备的诸多食材,更多的是为了迎接将要回家过年的孩子们,“今年回来方便,车子能开拢屋。

连日来,已经陆续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将新买的轿车“开拢屋”。这在以前的大龙门组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陡坡土路

溜滑子”一溜就是十几米

大龙门组,因位于大龙门山上而得名,山高坡陡,早年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

从九道河盘上来,都是土坡坡,陡得很。”熊朝付一边在灶台上忙碌着,一边和重庆日报记者闲话家常,“屋头种点苞谷、洋芋,要扛到芩龙老街去卖,换点磷肥、尿素再扛回来。”熊朝付清楚地记得,从大龙门组到芩龙老街,步行往返超过5个小时。

不仅如此,羊肠小道在雨天更是泥泞湿滑,肩挑背扛着重物的村民,时常在小路上滑倒。

溜滑子,一溜就是十几米。”大龙门组的村民,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溜滑子”留下的伤疤。

10年前的初秋,一场秋雨后,山路湿滑。

熊朝付和老伴一人扛着一袋洋芋下山,准备到芩龙老街赶场。

两脚都是泥,人都站不稳。”一不留神,熊朝付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到了泥地上。老伴伸手拉他没拉住,一个趔趄,两人像坐滑梯般顺着山势下滑。

所幸的是,滑了20多米后,熊朝付拉住了坡上的一棵杉树,并用身体将老伴挡住,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但两袋洋芋却全都滚落山谷,捡不回来了。

捡条命就不错了,洋芋丢了就丢了。”命捡回来了,熊朝付的右小腿上却留下了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疤,“遭石子划了。

类似的经历,让大龙门组的村民心有余悸。而一旦下雪,村民就根本无法出行,这个高山上的苗家寨子,会在近3个月的冬季里与世隔绝。

村民世代在大龙门山上繁衍生息,大龙门山却也成了村民无法跃过的“龙门”,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

为了修条路

没成熟的苞谷杆杆都砍了

为了跨越大龙门山的阻隔,8年前,富裕村大龙门组及千盖牛组等组的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开始在大龙门山上修路。

准备修条机耕道,至少摩托或三轮车能上来。”今年68岁的熊朝发时任富裕村村支书。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说要修路,近1500名村民无一反对,还有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赶回了家中,“都想出点力。

然而,要修条机耕道通往村委会所在的九道河,再连通芩龙老街,富裕村缺的不是人,而是钱。

要修这条路,按人头算,每名村民要投1100元钱左右。”1100元钱不多,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的村民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没有钱怎么办?村民们将家中存下的粮食,养着准备过年的猪儿、鸡子……背到了芩龙老街变卖,一角一元地凑。

凑够了钱,雇来了挖掘机,3米宽的机耕道一米一米地向山上延伸着……

挖掘机在后头挖,我们就在前面清理树枝、杂草这些。”忆及往事,年近古稀的熊朝发也唏嘘不已,“许多村民地里还没成熟的苞谷杆杆都砍了,洋芋和红苕苗子也挖了。

一年半后,4.5公里的机耕道全线贯通。

但村民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路太陡,摩托车和三轮车很难开上山,除了步行不再“溜滑子”外,苞谷、洋芋下山,肥料等物资上山,还是只能靠肩挑背扛。

把机耕道硬化,成了每一名村民的梦想。

这个梦想,在2017年7月成了现实。

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村里将九道河到大龙门组的4.5公里机耕道拓宽成了4.5米并进行了硬化。”富裕村村主任杨戊珍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从2016年初开始,富裕村不仅硬化了大龙门组的通组公路,还硬化了村里其余通组公路11公里,修建了40厘米宽、8.5公里的人行便道。如今,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村里每户人家的家门口。

还能住新屋

路修好前想都不敢想

寒冬腊月、冰雪未消,但宽宽窄窄的水泥路,穿行在富裕村的土家、苗家寨子间,让冬天的山村不再与世隔绝,也让村民有了更多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7月份倒了路(指硬化),我就开始修屋,10月份就住进来了。”大龙门山上,熊朝发在自家新房的堂屋燃一堆炭火,招呼着重庆日报记者坐下,“老屋有30多年了,破得不像样子。

熊朝发早就想整修房子,却因为道路难行,材料无法运上山而一拖再拖,“路修好了就把材料拉上来修了。这辈子还能住新屋,以前想都不敢想哦。

去年7月路修好后发生的许多事,都是村民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8月份开始,每天都有人开着车子到山上来耍。”海拔超过1100米的大龙门组,夏天天气凉爽。得知上山的路修好后,不少隘口场镇和秀山县城里的居民,开始选择到大龙门山上避暑。他们大多会选择在大龙门组的村民家中用餐或小住几日,并给予一定的费用。

地里种的菜叶子、洋芋、红苕,他们都觉得好吃。”两个多月时间,熊朝付家中接待了近百人,收入3000多元,“还卖了些鸡子和腊肉,鸡子一斤20元,腊肉一斤40元。

等细娃回来了,我再和他商量,看是不是把自家的房子修下,到热天家能住更多人。”锅里的肥肉,依旧“嗞嗞”冒油,熊朝付嘬一口烟,往火塘里加了些柴火。

熊朝付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整修房子,他还计划着多养些鸡子、多熏点腊肉,还要再种上六七亩核桃,“村里发展核桃种植,之前种了25亩。去年开始结果子了,今年可以多种点。

屋里,熊朝付和重庆日报记者闲话家常;屋外,传来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细娃要腊月二十七才能回来。怕又是哪家人买了车子开回来了。”熊朝付扳着指头数着,路修好后,37户人家的大龙门组,已有10家人买了轿车,“这下寨子里闹热了。这才像过年嘛!

重庆日报记者 周勇 陈维灯

原标题:“今年回来方便,车子能开拢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