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贫困村的巨变——向着幸福奔跑的文昌村
新华网重庆1月28日电(黄俊辉)进入腊月,连天大雪让文昌村银装素裹,村民的房檐上像戴了一顶白帽子,由于高海拔气温低,这样的景象会一直持续到正月。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家家户户门前的长凳上都躺着几头宰好的年猪,村民们说今年会做更多的年货,庆祝2018年的丰收。
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三峡腹地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海拔近2000米。从空中鸟瞰平安乡,呈典型的卡斯特岩溶地貌,全乡遍布大大小小的天坑和灰色的裸崖。当地有民谣曰:“有女不嫁平安槽(平安乡),要吃干的几坨苕,要吃稀的几瓜瓢,一吹一个洞,一喝一条槽。”
土地石漠化、严重缺水和交通闭塞,给文昌村打上了穷山恶水的烙印,直到2017年,这里仍是重庆市级深度贫困乡。
2017年冬,一支由重庆市县乡三级扶贫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这里,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制度革新在小山村里持续催化,短短一年时间,文昌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山顶硝洞住了20年的村民朱学军,今年他已经搬进了两楼一底的新房,新房堂屋的一面墙上,都是他读小学的女儿在学校得的奖状。朱学军说“去年我通过养蜂和喂猪喂牛赚了一些钱,今年我从淘宝上网购了几只种鸽,准备试一下喂鸽苗的生意,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截止2018年底,文昌村完成了所有危旧民居的改造,一栋栋白墙灰顶的小洋楼成了村民的新家,土坯房彻底走进了历史。
文昌村的一系列扶贫措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当地政府引进专业化农业科技产业公司,除了资本和技术,还带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机制。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则实现了订单农业的规模化种植与管理。
据文昌村驻村第一书记兰辉介绍,“三变”改革成为了一系列扶贫措施的根本。兰辉说“我们文昌村,是全重庆‘三变’改革试点村,去年以来,按照确权不确地、农民变股东的方式,首先对村里600亩土地的范围内,按照一亩算一股的方法,把土地集中起来,打破传统的土地界限。另外,我们把全村74户、2287人作为股东,对全村(集体)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量化确权、确权到户、确股到人,让所有的村民,都成为了村集体经济的股东。”
兰辉介绍,“三变”的目的是为了把个体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再以集中流转方式对接社会商业资本,改变农业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规模,撬动市场。
由于平安乡当地以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为主,土地分散土层浅,农科公司通过科学探测,将地表能够搬运的石头移走,从天坑中运来泥土,把小块土地连成大田苗圃。接下来,文昌村将在全村已完成流转的部分土地上移栽土耳其金果。其收入,按农户60%,合作社10%,农科公司30%的比例进行分配。
现年80岁、患脑溢血后遗症的文昌村二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族刚。去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和享受扶贫搬迁、危房改建财政补贴,他家原有的4间土坯危房,也换成了新房。70岁的妻子党昌玉和52岁肢体残障的儿子,如今都在农科公司示范基地务工,一年能获得务工收入一万两千多元。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建华介绍,目前重点打造的文昌田园综合体,是利用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交给农科公司,以此发展集体经济。整个田园是600亩,流转土地的村民都是文昌田园的主人。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获利700元,还可按土地收益分红。另外他们在田园打工,每年还能再增收两万元。
据了解,下一步,文昌村还将利用万寿菊、土耳其金果、脆李、甜杏和山核桃不同的花期和挂果期,打造集田园观光、农技科普、采摘体验、农家民宿为一体的乡村农旅产业带。
今天的文昌村,不仅有外来企业龙头,还有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们在奉节县农委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也搭上了“三变”改革的快车,带动乡亲邻里们在脱贫路上结队迅跑。(完)
编辑: 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