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采取三条措施学习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重庆市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确保2015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以刘永富主任重要讲话为核心内容,以扎实推进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工作为主题,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分层次抓好传达学习。 一是领导层面深入学。 及时把会议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到强有力的领导。市扶贫办召开办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对刘永富主任的重要讲话进行原文学习和讨论。全面分析新常态下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增强了抓好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机关干部重点学。 召开全办职工大会,处级领导干部上台畅谈学习体会与认识。各党支部、处室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学习,结合工作实际与处室职责,进一步梳理年度工作思路,细化全年目标任务。 三是区县结合实际学。 将刘永富主任讲话印发各区县,各区县党委中心组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中央的认识和研判上来,明确了新常态下推动扶贫攻坚的措施和办法。
二、抓重点,明确主攻方向
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结合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研究确定了2015年的工作目标:即实现14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新启动300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完成5万贫困群众扶贫搬迁,完成扶贫培训10万人次,减少贫困人口30万;确保武陵山、秦巴山两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一)着眼于精准发力,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
按照精准把脉、精准发力、精确制导的思路,完善扶贫对象信息资料库,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动态联动,充分发挥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项目管理功能、结果评价功能和社会监督功能。扎实推进十大精准扶贫工程,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二)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以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贫困群众长远受益为目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选择3个符合条件的区县开展光伏扶贫项目试点。研究制定新一轮产业扶贫的机制和办法,探索建立产业扶贫信息网,完善细化产业扶贫工作流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库,建立项目、资金的审查、监督、备案等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作用,探索以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财产入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运用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等网络资源,选择14个贫困村开展国家旅游扶贫试点。
(三)着眼于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以提升贫困人口素质,促进就业为目标,全年完成各类培训、资助10万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培训要达到培训人数的50%以上。出台全市扶贫培训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全市扶贫培训工作指南。加大培训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将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和雨露技工培训与精准扶贫十项工程进行有效对接,特别是与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有效对接。
(四)着眼于促进区域发展,加快推进整村整片扶贫。
通过竞争性入围、差异化补助等方式,启动新一轮小片区扶贫开发,力争规划一片、开发一片、见效一片、成功一片。完成140个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244个村、新启动300个村整村扶贫,重点抓好实施规划编制、验收标准修订、攻坚力量整合等工作。
(五)着眼于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条件,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以深度贫困户搬迁为重点,加快集中安置点社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示范片,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多渠道筹集资金,打好组合拳,促进差异化政策落实到位;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增收产业,抓好后续产业扶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着眼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和渠道。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意见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动员机制、爱心人士与贫困家庭的连接机制。进一步做好集团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圈翼帮扶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世行五期扶贫项目建设。发挥市老促会、市扶贫开发协会、市扶贫基金会、市乡村旅游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多渠道宣传。以“10·17扶贫日”为载体,开展社会扶贫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七)着眼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信息化和社会事业建设。积极协调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部门制定行业扶贫规划,推进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卫生事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扶贫系统办公网络平台的宣传、展示、监督、统计、监测等基本功能,加快与爱心网站、贫困对象信息管理系统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区县网络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专兼职信息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八)着眼于消除扶贫开发的瓶颈障碍,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重点在扶贫资金的多元筹集、切块备案、竞争分配、利益链接、动态管理、公示公告、一事一议、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推广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经验做法,运用市场手段加大贷款贴息,探索开展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试点。选择3至5个区县,结合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等,重点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实现小额到户贷款新突破。健全完善十项监管制度,坚持财政、审计、扶贫联系会议制度,加大对区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力度,实施扶贫资金追踪问责;深入推进第三方监督,全面实现面上监督、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坚决纠正、及时查处资金项目中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三、抓保障,确保工作落实
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畅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指导作用。 一是 加强统筹。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行业部门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 二是 加强指导。建立定期工作通报制度、联系基层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三是加强督查。修订完善督查督办考核办法,建立定期督查、例行督查、专项督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工作报送制度。
(二)持续强化学习宣传和调研督查。 一是 强化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优化完善干部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扶贫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二是 强化宣传。加大对扶贫开发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形成人人能参与、会宣传的良好局面。 三是 强化调研。深入基层和贫困村,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驻村调研,反映基层工作亮点和发展方向,提出切合我市实际的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三)不断加强扶贫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 继续抓好中央八条规定和市委七条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扶贫系统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体系,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 三是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保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工作精神,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做好各项工作。
政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