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青山“美如画” 他在林场一待就是30年
新华网消息,苍山翠绿、林海莽莽是如今永川国有林场的模样。“30年,看着这里荒山披‘绿衣’,青山美如画,我很自豪。”何林说。
今年53岁的何林,是重庆市永川区国有林场的苗圃工程师。1991年,23岁的何林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永川林场,在这里一待就是30年。“我从小就有一个森林梦,总感觉茫茫林海让人特别舒心。所以当年高考填志愿时我填了林学专业,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林场工作。”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刚来这里时,电力措施不完善,水源不通畅,山上也到处都是光秃秃的。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和完善,现在这里有了专门的电压器,修了水库,也通了网络。”说起这些年林场的变化,何林很是感慨。何林的宿舍里有一台电脑连接着林区监控,方便他随时掌握林区的情况。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每天清晨6点,何林准时起床,洗漱,跑步半个小时,然后吃早餐。“我一直有运动的习惯,每次跑完步大汗淋漓时,我都觉得浑身舒畅。”何林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7点,何林准时出门。“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以分钟计数,要严格把控每一个工作环节,这个环节耽误了,后面就接不上了。”何林笑着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检查芽苗生长状况、指导工人育苗……时间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是桢楠的小树苗,桢楠是我国特有树种。但是,由于历代砍伐偷盗,桢楠资源一度近于枯竭,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这些年,为了挽救、培育、扩繁桢楠,何林不敢有一丝懈怠。与工人一起松土、整地、除草、浇水,每天,他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呵护着这里的每一株桢楠。为了更好地繁育桢楠苗,何林参加技术培训,前往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芽苗移栽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此外,他通过网络自学喷灌技术,通过玻璃温室提高桢楠苗的存活率。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学会了技术,还要让技术更好地适应植物的生存环境。“容器内的成分、规格、质量、比例都很有讲究,要根据实验结果不断地调整配方。现在,我们容器苗内的介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何林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2013年,何林在这里亲手种下了第一批桢楠苗,如今,这些最初的小小种子已长成五六米高的小树苗。“我每天都到这里来转一转,看着它们茁壮成长,感觉倍儿欣慰。”何林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何林介绍,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桢楠的生长需要十分严苛的环境,但是如今通过他们的努力,在永川,桢楠的培育可以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能植树造林。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前些年,永川区开展了“楠木行动”,当地将培育好的桢楠苗免费发放给周边村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树木成材之后可以销售,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又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何林说。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通过这些年的培育,永川区的桢楠已经从最初的4000多株增加到了超过300万株。当地老百姓笑称:“我们永川的桢楠现在就和白菜一样常见啦。”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这片林场里有40多个工人,每天何林都要和司机兵分两路接送他们上下班。“都是周围的老百姓,我开10来分钟车,他们能少走一个小时。值当!”何林说。送完工人后,他还要将10多个蓄水池的水装满,忙完这些,通常是晚上9点以后。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在何林一样的“护绿人”的努力下,如今,永川的森林覆盖率从30年前的20%提高到现在的50.5%以上。“这30年,于我而言,不是坚持,而是享受。看着荒坡变森林,我很骄傲。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只想扎根这片土地,培育出更好的苗、更好的树种。”何林说。 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陈雨 孙丽雯 文
原标题:何林的30年 为了青山“美如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