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产过中华第一枪 出过重庆第一批有钱人 建设厂收藏着重庆人的绝版青春
曾经辉煌的建设厂,如今平凡的市井里。
坐拥杨家坪棚户区,诞生过重庆第一批有钱人,也珍藏着建设厂一代老重庆人的青春!
建设厂
叱咤重庆的一代枭雄
中国最早制造机械,晚清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就是它的的前身,一出生就注定不凡。
这里生产出来的枪被称为“中华第一枪”,一枪就打得当时的敌人屁滚尿流,在当时就是整个中国的骄傲!
而说到重庆建设厂,老重庆人都知道,原厂区就在杨家坪谢家湾鹅公岩大桥边。
重庆建设厂的前身,是“洋务运动”第一人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汉阳造”闻名全国。
重庆建设厂横跨19、20、21三个世纪,历经了4次大的搬迁。
到1938年建设厂战略才迁移到重庆,从此它就与重庆这座城市命运相连。
那时的建设厂
是全重庆最靓的崽
从直港大道口开始,一直到袁家岗田家炳,绵延百里,都属于建设厂。
坐拥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菜市场、家属区……“建设”两个字,就是重庆人民当时的心之所向。
不知曾经有多少姑娘,不喜欢帅小伙子,只想找一个在建设厂上班的!
厂区绵延几百里,一到饭点,家属区集体飘香,那个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串门,他家的炒洋芋、你家的粉蒸肉、还有最边上东北阿姨家的锅包肉……
半个厂的娃儿都分在一个班,一路从小学到中学,每天一路上下学,一起抄作业,一起逃课去摸“螃海”,后来被发现一起被罚蹲马步。
最有意思的还是去梅堡,跟着大人们去看露天电影,早早的就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场面异常壮观。
旁边就是建设电影院,那个时候看得起电影的,都是有钱人。
最开心的还是节假日跟大人去杨家坪动物园看熊猫, 那时候舍不得坐电车,大家都是走路去的。
路上扭到爸妈买一个1角钱的冰糕,全是冰糖味儿,透心的甜,左一口右一口慢慢舔,生怕吃完了。
对建设厂子弟来说,那段没钱的日子,却耍得比之后的任何时光都开心。
现在的建设厂
生活在平凡的市井里
时光斗转,一下子到了2009年。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破声,建设厂老厂区最后一个标志性建筑——高80米的烟囱爆破成功,标志着已在重庆有着70年历史的建设厂老厂区从历史的舞台中退幕。
建设厂的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的高楼名叫“万象城”!
食堂不见了,坝坝电影不见了,灯光球场的交谊舞不见了,录像厅不见了……如今生活在这里的只有曾经的“建设人”和外来务工的租户。
如今,昔日里的无限风光看不到踪迹,只有家属区保留着属于建设厂的生活气息。
沿街低矮的店铺,卖炸串的、卖小玩具的、卖猪肉的、开餐馆的……处处保留着上个年代小集市的面貌。
早上八点,民主村与劳动村里生起了烟火气,阳光透过茂盛的枝叶落在斑驳了历史年轮的石板路上。
要去上班的租客匆匆点了一碗小面,就奔往村子外面的公交车站。
而居住在这里的建设子弟们,穿着拖鞋,不慌不忙地走在买菜的路上。
十点,叔叔坐在石墩上抽着叶子烟,嬢嬢开了自己生意的门面,开始剥蒜洗菜。
午饭吃过,裹起一边卖的毛毯棉被,还有旁边缝补衣服的门头,竟然都不见老板,转过身,都翘起脚在对面馆子搓麻将,心倒是大得很。
下午三四点,嬢嬢出来买菜的时候,会到路边的棉絮加工作坊,准备过年要给准儿媳的新棉被。
等到傍晚,叔叔就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只有两张板凳、一壶开水的修脚店。
建设厂的美食
记忆里永远不变的味道
而说起建设厂的美食,绝对算得上九龙坡的半壁江山。三步一个火锅店、五步一个小吃馆,关键都藏在老式居民楼里。
原来第三食堂的大白馒头,还有建设厂游泳池旁边的冰粉凉虾,让无数建设厂子弟至今都心心念念,庆幸如今遗留下来的建设厂美食,还一直是记忆里的味道。
『小斌火锅』
店面环境可以说是很差了,只有简单搭起来的一个棚,但还是地道的老火锅的味道,牛油味很重味道也偏辣。大部分来吃都是建设厂子弟的情怀。
『耙牛游』
经常超建设厂的吃货基本都来耙牛游打过牙祭,呼朋唤友来这儿,点一锅牛肉肥肠,再来二两白酒,聊他个昏天黑地。
『欧娅面庄』
很多人都说这个面馆承载了很多老建设厂人的记忆,早在1995年,欧娅面庄就开在了建设厂二号门外,那时候小面才一块二一碗。
『黄记粽子』
20多年手艺,黄师傅坚持传统尖三角形粽子的样子,尽管先后被多家媒体曝光,黄记粽子的口感仍旧如初,一直保持妈妈的味道。
如今建设厂的芳华不复,但在此地高高耸立的华润广场,作为钻石般闪耀的存在,绝对算得上建设厂“后世”崛起的象征。
即使曾经生活在家属区的建设厂子弟,如今都散落在各地。但每一个记忆都足以让每个老建设厂人荣耀一生。
建设厂,是每一个老重庆人的骄傲!
两江全接触
原标题:建设厂,重庆人的绝版青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