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飞针走线中,花鸟、动物、山水渐显雏形

30.10.2018  21:44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千丝万缕不同色彩的绣线,大小不一的绣针,在飞针走线中,丝线时而上下飞舞,时而纵横交织,在一双巧手中,花鸟、动物、山水、人物渐渐显现出雏形。这里是位于沙坪坝区沙磁巷的乱针绣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名叫闫永霞,她是重庆乱针绣的第三代传承人。

在以苏绣、蜀绣为主的传统刺绣中,每一针之间是紧密相接,并且呈同一方向排列;但在乱针绣中,针法长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并运用分层、加色的手法,使得在色彩上更为丰富。

乱针绣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以针线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这使得乱针绣摆脱了一般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显得更为灵活自如。

闫永霞告诉我们,乱针绣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制作前要先画好素描稿和色彩稿,制作过程也比一般刺绣要复杂得多,创作周期漫长,一幅普通的人像绣品工期就达三个多月,有的精品更是要花费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因为注重色彩层次、光色透视,乱针绣特别擅长表现西洋油画的效果。这幅绣品,内容就是英国画家乔治·邓禄普·莱斯利的画作《园丁》。

这幅看似简单的《葡萄》,耗时四个月,也是闫永霞的得意之作。

刺绣工艺非常精美,在古代的上层社会很受追捧,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高端服饰。

如今,乱针绣已经入选重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实乱针绣的创始人是江苏常州的刺绣家杨守玉。她认为,中国刺绣艺术不能永远对着西洋画稿望洋兴叹,于是她创造性地把西洋的用笔着色原理,融于刺绣技法之中。上个世纪30年代,杨守玉专门在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传授这种绣法,因此乱针绣又被称为正则绣。

2009年,闫永霞与老师杨世华合作创作了《五牛图》,作品在当年举办的重庆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了银奖。如今,闫永霞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学生,还受邀在学校里专门开设了乱针绣的课程。

上个世纪30年代末,抗战烽烟四起,两所国立艺专——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分别西迁,先到长沙,后至昆明,最后又赴重庆璧山,定校址于青木关西部松林岗  。吕凤子、刘开渠、林风眠、李超士、李可染等一大批艺术大师随校来到璧山。时任校长吕凤子报请教育部批准,授予杨守玉国立艺专绘绣科主任,副教授,专门教授“正则绣”。乱针绣由此在巴渝地区流传开来。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魏俊雅  侯颖

原标题:独具魅力的“针上油画”乱针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