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24.08.2015  18:07

  

栽好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云阳县两个村实施世行项目带来新变化

  千峰村3组处于“两山夹一槽”的封闭谷地,人口不足100人,常年在家的居民均为“老弱妇幼”的留守人员,不足50人,却拥有近300亩肥沃的可耕田地,因海拔近900米,具有良好的反季节作物种植和乡村旅游开发优势。与县乡级公路(关莲路)有陡峭的山梁相隔,因这特殊的地势条件,村民只能通过山坡上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通,世行五期扶贫项目为他们了修建一条与关莲路相通的组级公路。路好了,外来客商纷纷在村里搞起了休闲避暑的乡村田园旅游开发,且初具规模。同时,流转土地100亩发展伏调蔬菜,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千峰村避暑纳凉乡村旅游和伏调蔬菜种植风声水起,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被评为“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天山村,历来盛产红薯、土豆、芭蕉(当地称“蕉藕”)等淀粉作物。素有手工作坊加工粉丝的传统,并小有名气,由于缺水和交通信息闭塞的原因,全村从80年代中期拥有20多户粉丝作坊,至2006年减少为一家。世行五期项目为9组的村民修建了人饮水池,该组立即有两家粉丝加工作坊复工。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有城里的超市正与这些手工作坊协商,准备经销粉丝产品。

  千峰、天山两个村的支部书记熊孟和张朝均,对所领导的村有共同的看法:

  1、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项目,小投入可以有大作用。完全可以“四两拨千斤”,巧借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助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以上两个项目总投入不到50万元,其资金所发挥的效益实属高效。

  2、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是群众急需的项目,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帮助贫困地区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他们认为:资源不是产业,没有盘活就不能成为优势。助推贫困村发展,可以从小处着手。扶贫对贫困地区帮助“只要雪中送碳,自然锦上生花”。

  3、社区主导模式是扶贫开发的“穿山眼”、“透视镜”,能帮我们看到贫困地区的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想干什么,真正达到精准扶贫之目的。

        国际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