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梁平草把龙 几捆稻草舞出来的非遗

29.04.2017  18:02

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梁平滑石古寨景区表演的草把龙舞,让游人享受到另一种滋味。

中国舞龙起源于汉代,历经二千年而不衰。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扎龙做工精细,涂金描银,富丽堂皇,五颜六色。而梁平草把龙却做工粗糙,毫无装饰之感,近乎于原始。

梁平草把龙的起源与种植水稻密不可分,是千年农耕文化的产物。梁平草把龙距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从传统的祈求仪式发展演变而成。作为千年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梁平草把龙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梁平草把龙制作工艺简单、随意而独特,制作原料就地取材,稻草是编扎龙身造型的主要材料。扎编者首先用稻草编成一条长长的草帘做“龙身”,在编到最后分三个叉,略往上翘起,象征“龙尾”;然后把草帘的另一头反折一层做两个弯角翘起,形似“龙头”;中间每隔约2米扎一小捆椭圆形禾草,串上一根竹子供舞龙者手持。在龙头前面单独做一个圆形草团作为“龙宝”(龙珠),在龙头、龙身、龙尾挂上一些彩纸……编织与捆扎巧妙结合,龙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清晨,草把龙在祈雨群众的簇拥下,由当地癞子锣鼓、唢呐开道,祭拜供品紧随其后。各家各户的堂屋中间都放着一盆水和一箩筛五谷杂粮,迎候舞龙队。

在耍草把龙的过程中,要求队员配合默契、动作协调、规范统一,每个人手持一个节,掌握好步伐的整体性、灵活性,动作需软中带硬,轻盈灵活,舞步要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充分体现出龙的灵气与美感。同时,村民还为草龙洒水润身,祈求卧龙飞天降雨,滋润万物,庇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