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老照片重现北碚乡建记忆

15.04.2019  08:58

∆北川铁路总工程师守尔慈(中)和副总工程师唐瑞五(左二)勘察北川铁路时留影(一九二七年秋)。

重庆日报消息,日前,《北碚乡建记忆》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90多张珍贵照片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及其兄弟卢子英先后主政北碚,带头推动乡村建设实验的情景。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场乡村建设运动,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到农村推行乡村建设实验,试图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卢作孚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之后,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镇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推行北碚的乡村建设,让原本偏僻落后的北碚成为当时现代化的城镇以及乡村建设的典范。

北碚乡建记忆》收录的这些老照片,拍摄时间跨度为1929年7月至1949年12月,大部分为首次面世,从曾追随卢作孚参与北碚乡村建设的高孟先珍藏的1100余幅照片中精选而出。2015年,高孟先的后人将这批珍贵的照片捐赠给北碚区博物馆。

∆赴川边进行标本采集前,北碚峡防局少年义勇队第一期部分学生在营房旁合影(1929年夏)。

储备人才 成立少年义勇队

六次赴川收集标本,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成立奠定基础

北碚峡防局少年义勇队第一期部分学生赴川边进行标本采集前在营房旁合影,前排右2站立者为高孟先。”《北碚乡建记忆》中收录的一张合影中,高孟先和其他少年义勇队队员身着衬衫和西裤,脸庞虽然稍显稚嫩,但眉眼之间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高孟先(1912.12-1979.12),今璧山区八塘人,1928年来到北碚加入少年义勇队,曾担任北碚管理局建设科科长,是北碚乡村建设重要的参与者、见证人之一。

卢作孚先生进行乡村建设的主要思路是:社会改造的核心是人,首先把人的建设搞起来,用新人,行新政。”北碚区博物馆文史专家龙世和介绍。基于这个理念,卢作孚在北碚招收、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先后组建了学生一队、二队,警察学生队,少年义勇队等队伍。其中,根据英国少年义勇团的经验所组建的少年义勇队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北碚乡村建设的生力军,高孟先所在的少年义勇队从组建之初就被卢作孚寄予厚望。”龙世和指着书中一张记录少年义勇队学生上英语课的照片说,当时少年义勇队是由卢作孚的兄弟卢子英负责训练,平时除了常规的军事化训练外,还会组织义勇队员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观看进步电影,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在《高孟先文集》一书中,对少年义勇队的训练也有着详细的记载:“清晨,北碚体育场上就响起了刚健的操练声、拼杀声;傍晚又常听到我们路过时的口令声、哨笛声和嘹亮的歌声;崎岖的山路上留有我们负重行军的足迹;数九寒天,嘉陵江中还能看到我们跟随卢子英一起锻炼的身影;公共场所里又常看到学员们维持治安、扶老携幼、清理污垢……我们的生龙活虎不仅给北碚增添了新鲜、青春向上、活跃的气氛,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传颂的热点。

少年义勇队对于北碚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曾六次赴四川边区收集动植物标本,为193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龙世和说,成立少年义勇队不久,卢作孚有感于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就产生了成立西部科学院的念头,而成立科学院需要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于是,少年义勇队就成为采集标本的最好人选。在《北碚乡建记忆》一书中,也收录不少义勇队员当时采集标本的照片。

据史料记载,从1929年到1935年的6年时间里,前后共200多名少年义勇队队员在卢子英的带领下,与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的专家一起,奔赴峨眉山及川边雷(波)、马(边)、屏(山)、峨(边)、大小凉山采集动物、植物和鱼类标本。由于要经过战乱地区,他们甚至还雇佣了专门的彝族向导。

即使有了当地的向导,但采集团队在途中还是频繁遇险。高孟先就曾在日记中写到:“经茹哈时,有一同学和师爷,在一个山谷流水处,洗去了泥浆的足,几被掳,经险道滔马槽,恐阻路,将采集器具持好作抵敌武器,设遇阻时,遂与之绝力死战。午后四钟时抵西河,在正涉水之际,急听枪声爆发,连击三次,弹向头顶飞过,大家都失色,但未竞走,只有一力夫因嚇落水,后经交涉妥好才得过……

少年义勇队的成立,是对卢作孚‘用新人,行新政’理念的最好实践。”龙世和说,少年义勇队的成员后来也多数成为卢作孚建设“新北碚”忠实的追随者和得力实践者。

2006年,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免费开放。

∆设在北川铁路车站里的书报阅览室,摆放有多种报纸及刊物(20世纪40年代)。

远赴上海 请大师规划城建

建设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

出北碚城区,朝东北方向驱车约20分钟,便是天府镇。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至半山,从路边的一条岔道进入,有一条石板小路直通群山深处。“这里就是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所在地,它的设计者是丹麦工程师守尔慈。”与重庆日报记者同行的北碚区博物馆文史专家项锦熙说。

早在清代,天府地区就是重庆重要的煤矿产地,但由于交通不便,在卢作孚1927年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之前,天府地区的煤矿还主要依靠人力运输。”项锦熙介绍,1927年卢作孚上任后,通过招股的方法,为北川铁路的修建解决了启动资金,但又发现单靠中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精确的勘查。

于是,卢作孚远赴上海,邀请曾参与中国胶济、潮汕、长兴铁路修建,有着丰富经验的丹麦工程师守尔慈为总工程师,负责北川铁路全线的勘查设计和施工。

时年63岁的守尔慈在接到邀请后,被卢作孚的热诚所打动,决定出任北川铁路的总工程师。

∆卢作孚视察北川铁路终点——白庙子卸煤槽(20世纪40年代)。

守尔慈来到重庆的第二天,就展开了勘探工作。”项锦熙说,卢子英的妻子邓文媛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整个勘探过程,守尔慈跟着卢作孚和卢子英一起徒步翻山越岭,进行线路踏勘,并最终确定了北川铁路的修建方案。

1934年3月31日,随着代家沟至大田坎段铁路工程的完工,全长16.8公里的北川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营。“北川铁路的通车,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货运条件,大田坎等11个车站的设置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项锦熙说。

在《北碚乡建记忆》一书中,也收录了一张上世纪40年代,人们在火车站的书报阅览室阅读的照片。照片中,有人在认真阅读手中的书报,附近的书架上还摆放有好几种刊物。

抗战时期,北川铁路承担了重庆三分之一的能源供应,天府煤矿也因此成为战时大后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项锦熙说。

除了设计北川铁路,守尔慈也是北碚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者。在完成了北川铁路的勘探、设计后,守尔慈便与卢子英一起共同负责北碚的建设规划。在规划设计中,守尔慈按照北欧城市风格并结合北碚的地理特点,进行北碚城区街道的布局设计。

在北碚的乡村建设实验中,除了修建北川铁路,卢作孚还通过积极发展航运,组建新天府煤矿等,让北碚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场发展为当地重庆市郊的一个重要城镇。

∆青年男女游览北碚平民公园(一九三五年)。

困难重重 温泉公园险夭折

创新修建街心公园,北碚花园城市现雏形

1927年,卢作孚出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后,贴出的第一张告示就引发轩然大波。

与其他的安民告示不同,卢作孚在这张名为《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的告示中明确表明,希望通过募捐资金的方式,在当地打造一个温泉公园。

在当时对于地处西部的北碚来说,要专门划出一块地来修建公园,还是很难被市民所接受的。”龙世和说,在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中,“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而公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载体。

由于应者寥寥,嘉陵江温泉公园差点夭折。”刘重来说,为筹措资金,卢作孚在峡防局支借了40元,作为宴请当地士绅的费用。席间,卢作孚反复说明修建公园的好处,希望士绅们能带头捐资。他还承诺,公园里建的亭台房舍以出资人的名字命名。比如,郑东琴捐资修建的一栋楼就叫“琴庐”,陈书农捐资修建的一栋楼取名“农庄”……在他的努力之下,数年时间募集资金数万元,建成了嘉陵江温泉公园,即现在的北温泉公园。

修建嘉陵江温泉公园后不久,卢作孚又于1930年10月12日建起了平民公园,即现在的北碚公园。该公园一经落成,就成为北碚居民外出游玩的首选。”项锦熙指着几张记录北碚居民游览平民公园情景的照片说。照片中,人们身着洋装,在平民公园的大门和假山上合影留念,眉目之间充满了笑意。

∆北碚中正路街心花园,对面小巷是僻静的庐山路(20世纪40年代)。

除了修建嘉陵江温泉公园和平民公园两大市民休憩地,卢作孚还创造性地在北碚修建了街心公园,并引入法国梧桐。在《北碚乡建记忆》中就有一张照片记录了当时北碚中正路的街心花园——道路两旁栽种的大树长势喜人,为来回行人提供着阴凉。

项锦熙介绍,1930年春天,卢作孚在山东青岛考察时发现,青岛是一个被绿树围绕的美丽城市,一切建筑依山起伏,起落有致,道路两旁都有树木,绿荫中衬出黄墙红瓦,数十里外便可望见,于是就产生了利用北碚道路的间隙,修建街心公园的想法。

后来,卢作孚在上海时发现法租界里的梧桐很美,便买了一捆树苗带回北碚,并组织兼善中学的学生和峡防局的工作人员一起种植,为后来北碚绿树成荫打下了雏形。

作为北碚乡村建设的开拓者,卢作孚一直希望能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巴县的北碚乡为中心,构筑一个集生产、文化、游览为一体的区域。”刘重来表示,嘉陵江温泉公园、街心公园的成功打造就是他对这一理念的最好实践。

如今的北温泉公园,早已成为北温泉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漫步于公园内,依然可以看到记录当年捐资者姓名的石碑,向过往游客提醒着公园的来之不易,也让卢作孚为北碚所做的贡献永远被世人铭记。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黄琪奥翻拍自《北碚乡建记忆

重庆日报记者 牛瑞祥 黄琪奥

原标题:老照片重现北碚乡建记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