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灯戏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这群孩子是体验者也是传承者
“妈妈又有个任务要交给你,有份重要的密件去交给陈叔叔,要快,要安全。”
“要得。”
7月18日上午10点,两江新区星辰中学演播厅内,梁山灯戏《黎明前的小信使》正在上演,在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下,“小萝卜头”与监狱看守斗智斗勇的情景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是“童眼看世界 童心赞祖国”快乐成长营体验之旅闭营仪式现场,来自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近600名困难儿童从大山来到主城,度过了为期5天的快乐旅程。
△梁山灯戏《黎明前的信使》
第二次义演 梁山灯戏讲“小萝卜头”故事
梁山灯戏,起源于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综合了“玩灯”的舞蹈动作与“秧歌戏”的说唱表演形式,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传统民俗活动期间上演,场面不大、人物较少,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场戏中,为了传递情报,“小萝卜头”将密件缝进了裤子里,并将一只灶鸡儿(蟋蟀)“藏”到了裤兜里,用来吸引看守注意,为真正的情报打掩护。
整场戏虽然只有三名演员,但三人精湛表演的背后却是一个团队半年的努力。
“这是我们第二次义演,这部戏是‘小萝卜头’的故事第一次被搬上梁山灯戏的舞台,以前从未尝试过,我们都想要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原梁平区文化馆副馆长彭雪莲告诉记者,这部戏的剧本创作了半年,来回改了十多次,就连戏名都变了9次,直到第一次演出时才确定为《黎明前的小信使》。
压缩表演时间 只留精华
在第一次表演时,这部戏的时长为17分钟,表演结束后,彭雪莲就想要将时长缩短至15分钟。
在她看来,就梁山灯戏而言,这部戏还是太长了,还不够完美,趁着每一次表演,他们都会对它进行改动。此次演出中,这场梁山灯戏被缩短到了13分钟,删除了“小萝卜头”上场捕捉蝴蝶等场景。
“这次改动主要删除了部分剧情,演出前觉得还可以,但表演之后感觉还不是特别满意,接下来我们准备还是保留这部分剧情,改从监狱看守的台词上删减。”彭雪莲表示,一部好戏,并不是讲得越多就越好,对剧本进行改动、删减、精练,戏的内容可能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这部戏中,“小萝卜头”的扮演者是梁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2班的学生王子昊,为了这部戏,他跟着梁平区文化馆的演员们排练了近两个月。相比第一次演出的紧张,这次,这位小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
曾经的体验者展示成长路上的收获
和王子昊一起来到重庆进行表演的还有他的同学们,梁平区实验小学88名师生在现场表演了《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我的自白书》、《红梅赞》等节目,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
3个月前,梁平区实验小学400余名学生代表来到主城,参加了“我与祖国共成长 做新时代好少年”梁平优秀青少年寻访“小萝卜头事迹·红色之旅”研学实践活动,在心里播下“红岩精神”的种子。此次,作为曾经的体验者,他们展示了自己成长路上的收获。
“这次来表演的学生都是上次参与了研学活动的,在上次的活动中他们收获了很多,3个月的时间,我们根据多位烈士的故事,编排了多个节目,由学生们进行表演,所有人热情都很高。”
梁平区实验小学校长吴世伟表示,让红岩精神根植于孩子们心中,是该学校一直在做的,每当新生入少先队时,高年级的学生都会给他们表演这些节目,老师会为他们讲解烈士的故事。
这些孩子是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者,也是红岩精神的传承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摄影 李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