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五举措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17.04.2015  20:17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 县政府建立“1+n”校园安全管理模式,“1”即:强化学校管理的主体责任;“n”即:形成政府履职、社会各界参与,构建起以校园为主体、政府职能部门履职、社会各界尽责的大综治格局。县教委完善“一岗双责”“党政同责”以及机关及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包片蹲点的工作责任制,将全县177所学校划分成7个片区,聘任专职责任督学26名、兼职责任督学54名,专职督学每月至少3次到责任学校检查指导校园安全工作,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和涉校涉生纠纷处理。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 县安委会每季度对校园安全进行检查,并将校园安全工作实效作为辖区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县教委制订《梁平县教育系统安全“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工作制度》,每学期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次专项暗查暗访,安稳办每月定期与不定期暗查暗访部分学校,各科室每学期对分管领域的安全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县教委联合县公安局等部门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纳入到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三是丰富教育形式。 把法制安全知识融入到梁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设立10所法制安全教育示范点学校。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以梁平年画为载体,西苑小学、红旗中学以梁平灯戏为载体,龙门学校等以梁平癞子锣鼓为载体,虎城中学、碧山小学以梁平抬儿调为载体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四是提升保障能力。 配备法制副校长106名,校园责任民警119名;校园保安362名、护校队员776名、保卫干部197名,义务消防队员823名,强化校园安保。投入1800余万元,安装视频监控镜头2000余个、一键式报警设施154个,紧急报警装置220套、安监入侵报警装置406套。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添置消防器材和防护设施设备等。各乡镇(街道)投入300余万元,对辖区内易发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危险区域完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栏。

五是夯实隐患整治。 建立“专家找隐患,部门抓整改”的工作机制,聘请县内外专家对隐患进行排查、鉴定,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由综治或安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等安全进行排查、整治,排查安全隐患26个并限期整治,取缔非法办幼儿园和违规办辅导班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