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多渠道培育学生“阳光”心理

20.07.2016  20:24

 

一是在文化浸染中怡情悦性。 聚集环境育人和文化润心,围绕“礼”“让”“贤仁”“孺雅”等主题,将建筑景观与传统文化融合,精心打造“廊”“墙”“吧”“栏”等校园物化阵地,让学生在景致优美、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里怡情悦性,润泽身心,直面困惑,自我调节。深入开展“笑脸行动”“暖心行动”,师生牵手、生生牵手,情聚一起,构建和谐校园。

二是在课程学习中内化践行。 搭建心理教育平台,把心理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教育必修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使之计划之中有体现、课程表上有安排、常规教学有落实、学科考查有数据,推进心理教育序列化、常态化、生本化。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励志教育》《立省》等校本课程,推广心理知识,呵护心理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顽强拼搏、励志进取。

三是在心灵对话中解惑问真。 成立“心理驿站”咨询室,设立“心灵有约”信箱,开通“真情热线”电话、微信群、QQ群等平台,配备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师和心理咨询师,以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亲子矛盾、行为不良等问题为主要内容,打开学生心灵窗户,倾吐学生成长疑惑,开展成长关键期和关键点指导,帮助寻求摆脱困境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心理素质。

四是在师能培训中育己育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育心护心,从我做起”作为教师职业素养,强化心理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从教师情绪管理、班主任压力调适、职业倦怠克服等方面为教师实施专业化指导,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积极创建“阳光教师团队”,应对教师“职业病”,避免被教育对象同化,保证教师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