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记忆③丨梁平龙溪河“变身记”:人人嫌弃的臭水沟变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
人物简介
曾宪发,69岁,首批长江清漂人,从事清漂工作16年,见证水生态环境持续向优。
“曾师傅,你几个辛苦,你看这河水干干净净的,看起舒服的很。”
在梁平区云龙镇龙溪河两汇滩,每天清晨都有不少居民沿河散步,这句话也成了清漂老人曾宪发最常听到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龙溪河这条梁平人心中的“母亲河”,经历了从清澈见底到掩鼻而过的臭河沟,再到如今成为风景线,69岁的曾宪发既是龙溪河环境改善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龙溪河清漂前
△龙溪河清漂前
转折
“母亲河”变成了臭水沟
发源于梁平区明达镇龙马村文家沟的龙溪河,向南流经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然后汇入长江,是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是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龙溪河在梁平区境内干流长70公里,流域面积798.13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24.3%),覆盖区内15个镇街,涉及51万人,流域经济总量占全区2/3以上,被称作梁平人民的“母亲河”。
1950年,曾宪发在龙溪河边的云龙镇人民村出生,一生都在与龙溪河打交道。
“小时候,我们都在河里游泳,抓鱼。”曾宪发回忆,孩童时河水清澈见底,是他幼年的主要娱乐场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龙溪河沿岸建起了造纸厂、养殖场、化肥厂……工业污水流进了龙溪河,河水开始发生变化。加之越来越多的集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受重创,水环境不断恶化。
“那时候,河水慢慢变黑发臭,河面上长满了浮藻,河道内的生活垃圾到处堆积。”曾宪发说,村民过路常常都要捂着鼻子走。
到了2000年左右,“母亲河”不堪重负,变成了人人嫌弃的“臭水沟”。
△曾宪发(右)和同伴正在龙溪河清漂
改变
又能见到河里的游鱼了
1997年,外出务工的曾宪发回到了人民村,成为了一名“摆渡人”。“那时候,交通还不便利,东风村、人民村的人赶场都要过河,我打了一条船渡河摆渡。”曾宪发说。
面对龙溪河流域严峻生态环境形势,为了让龙溪河重回清澈,梁平区开始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污水管网;整治流域内的工业企业,关闭落后产能的养殖场、造纸厂等等。
河道清漂工作也从此应运而生,2003年,曾宪发成了龙溪河的“守护人”,负责龙溪河云龙段4.5公里的清漂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20几个人,每天清理400多吨垃圾。”曾宪发说,随着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河里的垃圾开始慢慢变少,清理人数减少到3人,现在一天清理的垃圾只有一到两船。
日前,雨后的龙溪河上又飘来了不少水草和树叶,曾宪发摇响清漂船发动机出发了。
△清漂后,夕阳下的龙溪河格外美
16年来,他开坏了3只清漂船,清理的垃圾不计其数。但于他而言,更值得被提及的是看着龙溪河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有时候在船上还能见到河里的游鱼,真的很开心,说明我们的环境又变好了。我还要再干10年,10年后就让我儿子来接班!”望着波光粼粼的龙溪河水,曾宪发如是说。
△曾宪发高兴地说,看到龙溪河变美了,自己再累也值。
如今龙溪河两岸,早已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绝佳去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了优美生态环境带来的民生福祉。
“曾师傅,你们几个能干,你看这河水干干净净的,看起舒服得很。”这两年,曾宪发总能在散步人群中听到这样的赞美。
△如今的龙溪河
新闻多一点>>
龙溪河获评“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
据了解,近年来,梁平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全力加强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累计投入20亿元,流域内建成总设计能力5.037万吨/天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站)39座、污水管网408公里;累计整治流域内工业企业100余家;整治河道49.398公里,新建堤防90余公里。
同时,关闭流域内小型造纸厂11家、乡镇煤矿14家、非煤矿山24家、烧结砖厂16家、畜禽养殖场332家,烟花爆竹产业全面退出;利用关闭煤矿等工业企业原场址,开发建设金带镇滑石古寨景区、和林镇水帘洞稻田漂流等生态旅游项目,持续推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2017年,龙溪河普顺断面(梁平出境)水质类别由曾经的Ⅴ类改善为Ⅲ类,龙溪河再现清水绿岸。2018年龙溪河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统筹规划精准治理龙溪河流域水环境”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2019年1-6月,龙溪河普顺断面(梁平出境)水质均值保持为Ⅲ类(中心监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