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大院里,专门让电子数据起死回生、开口说话的年轻人
赶赴现场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人际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手机短信、QQ、微信、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传递信息、记录事实的重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违法犯罪提供了空间和手段。
近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走进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技术处电子物证检验室,零距离探秘检察干警刁文韬如何破解“犯罪密码”。
电子数据,“沉默的现场知情人 ”
打开手机数据线套件,可接驳所有手机
刁文韬在全国检察机关电子数据取证业务竞赛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电子数据取证业务能手”称号,是首批重庆市检察教官、第三届重庆市检察业务专家。一副黑框眼镜,一身得体利落的休闲打扮,这就是刁文韬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低调的80后年轻人在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有着“取证高手”的美誉。
实验室内,刁文韬和同事穿着白色防尘服,眼睛聚精会神注视着电脑屏幕,各种手机接口多达10多种。房间内,摆满了各种高端精密的仪器设备。刁文韬说,这些设备就是自己工作时随时要用到的。
刁文韬的日常工作,就是运用专门技术手段,对手机、电脑、硬盘等电子设备或存储介质进行收集提取、勘验检查、检验鉴定和技术性证据审查。
刁文韬说,电子数据就是“沉默的现场知情人”。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沉默的现场知情人”所掌握的各种数据一一展现,还原案情或者帮助同事办案。因为无处不在的电子信息时刻默默地记录着我们各种各样的“痕迹”。
在搜集到的犯罪嫌疑人各种社交软件中,一句话、一段文字,在刁文韬这里都有可能是线索,或是“犯罪日记”。刁文韬说,他都能从这些大量的碎片化电子数据中分析出重要的电子证据。
要报废的山寨手机里找出贩毒证据
用手机取证设备,导出涉案人手机数据
小刁用取证魔方,提取嫌疑人电脑硬盘数据
使用警用影像真伪鉴定系统,分析涉案图片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修改后的刑诉法正式将“电子数据”入法。电子数据取证具体到个案,就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而形成的“数据库”进行侦査和鉴定,成功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手机里存有的通话记录、往来短信、银行转账等信息。这些电子数据,很可能补足证据链条的关键部分,从而有效证明犯罪事实的发生。
曾经,领导把检察机关移送起诉的一起黄某、冉某涉嫌贩卖毒品案件所涉及的电子证据交由刁文韬鉴定。最初的证据只能证明毒贩只是非法持有、运输毒品,如果要锁定其贩毒,需要更多的证据印证。
刁文韬详细了解案情后得知,毒贩用于联系业务的关键性证据都储存在一部快要报废的山寨手机里,相互之间都是发短信、说黑话。而且,手机里的短信都已经被删除,要想取得重要的证据,这比从一般手机里取证难上加难。
刁文韬利用技术手段,花了几天的时间,完成了对涉案手机的电子数据检验鉴定、恢复、提取并固定了手机里的短信。
“肉有没有麻”“我跟你说29我们是分钱没捡处于帮忙。” “我帮你问哈,我给别人说25哟”“陈姐,在忙什么呢?我这里有点子子你看哈有人要不”“我马上到,东西不是黑好,价位就在22、23”……
刁文韬找到删掉的短信,贩毒的蛛丝马迹一一被剥离出来,最终认定手机里的部分短信内容和贩毒事实有关。
承办检察官根据这一鉴定,获取了有关证据,使案件证据形成了证据链,最终使得包括电子证据在内的贩毒有罪证据得到法官采信。最终,黄某、冉某分别被法院一审以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和15年有期徒刑。
网络交易记录成“犯罪日记”
刁文韬和同事破解数据(受访者供图)
准备好相关电子物证,提供给案情分析会。
晓晓(化名)是某单位财务部门出纳,赌博赌光了自己的钱后,就打起了单位的主意。晓晓在工作中发现财务有很大的管理漏洞,就通过网上交易购买了多个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的印章,轻而易举地把公款套取出来用于赌博。
案发后,检察机关介入调查该案。刁文韬也接到通知,对晓晓使用过的电脑进行电子证据分析锁定。通过对电脑资料的调取,刁文韬在晓晓的电脑中发现,晓晓曾在网上有大量的网络交易记录。随后,刁文韬进行前期调查工作,发现晓晓在网上与多个卖家进行交易购买假的印章,在调取的聊天记录中进一步锁定了交易的印章内容。
之后,刁文韬前往杭州某电商的数据后台调取相关证据进行核实,更进一步印证了晓晓买来假印章套取公款的犯罪手法。
无独有偶,某公司的一名女员工既当会计,又当出纳,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只有她一人能搞懂,这给她贪污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案发后,刁文韬和司法会计被安排进行查证电脑的财务相关数据,最终锁定了女会计套取公款的手法。
不会说谎的“电子证据”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轨迹,在即时通讯工具中都会显露出来,一点一滴地将其生活轨迹线条一一勾勒出来。对于犯罪嫌疑人,就能从中找到一些犯罪的蛛丝马迹。
检察机关办理的李某涉嫌行贿一案,其中涉及房产交易型受贿,办案人员调查发现李某有一套房产卖的价格很低,需要判断是否低于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和查证其交易时间。因此,该案需要从涉案电脑中提取不同版本的房屋买卖合同,结合相关数据、系统信息综合判断文件时间属性。
刁文韬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涉案电脑中存有嫌疑人的手机备份文件,发现嫌疑人向其他受贿人请托工程事项的线索,同时与涉案电脑中的酒水出库单、宴请支出等等信息可以形成相互印证。分析电脑中集团通讯录、密切联系人,梳理案件人物关系,利用电子数据还原“现场”。
最终,李某一案拔出萝卜带出泥,深挖受贿人杨某涉嫌受贿案的犯罪事实,对于两案的办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刁文韬还参与了我市两次影响较大的煤矿事故调查,配合办案检察官赶往事故监测点,备份下原始数据库文件及系统日志,调取日常安全检査记录、监管文件,并积极联系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系统厂商,利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重现事故当时的各种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分析相关数据,为侦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其中一起事故调査中,刁文韬发现有电脑里的记录文件存在事后修改的可能,为排除合理怀疑,要求相关单位主动提供重点岗位办公电脑进行核实,以还原事件真相。
已步入“智慧检务”时代
刁文韬进入检察机关至今已有11年,一直从事检察技术与信息化工作。用他的话说,技术工作容易被认为枯燥乏味,缺乏激情。他说,其实,全身心投入其间自然会得到创造与分享的快乐。比如找到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解决同事信息化办公中的问题和困难,与技术同仁做技术分享等等。
“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离我们检察工作越来越近,检察技术工作已经进入了‘智慧检务’的时代。”采访中,市检五分院技术处处长何兵告诉记者。如今,刁文韬和技术处的同事们每天都忙碌着,致力于推进检察机关的智慧检务建设工作,大力推行大数据分析、移动识别、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让办案信息化、智能化,为司法办案插上科技翅膀升。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唐中明 毕克勤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