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9次,穿行在大山深处的乡情列车
从重庆到遵义,高铁不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
川黔铁路上,编号5629次的绿皮火车,上午9时许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出发,晚上8点过才能抵达遵义。
它慢悠悠地穿行在大山深处,串起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民福寺、夏坝、三江、石门坎、木竹河、三元坝、蒙渡、汇塘河、松坝……所到之处,或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胜景,或是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徐徐地将乘客从都市的喧嚣中解救出来,回归山乡深处的平静。
沿途,处处皆风景。尤其在春日里,大娄山的油菜花次第开放,层层叠叠的梯田透过车窗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能乘上这列火车的人,是幸运的。
列车到达遵义站
3月的一个阴雨天,我们在菜园坝登上5629次绿皮火车,一张23.5元/人的车票,换来了闲适放松的一天。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最容易让人产生时空穿越的错觉,记忆深处的绿皮火车时代就这样一点点被唤醒。
从游客的视角看过去,车上的乘客与这列慢火车一样迷人。
他们大多数不急着赶路,跟几位大妈“搭白”之后我发现,她们一到周末就会坐上这列火车,只为了回乡下老家照料一亩三分菜地。周一到周五在城里照顾孙子,周末回乡下照顾蔬菜,在晚辈眼中是如此奔波,而当看到她们在列车上闲适的模样,方才理解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放松。
背着一背篓行李的乘客
在车厢里遇上67岁的李贤容时,她正低头玩抖音,开口问我的第一句话是“妹妹,你知道怎么一键生成同款视频不?”我打开自己的手机流量,帮她下载了一个软件,简单示范之后她便学会了,开心得像个小女孩似的连声说“谢谢”。闲聊中我了解到,她的老家在綦江夏坝,十几岁就坐这趟车,“那时家里穷,背了一背篼红苕坐火车到主城,就为了换几两粮票。”
儿子长大后便在主城定了居,她便跟着进城带孙子。十几年间,她依然乘坐这趟列车在城市与乡间往返。在她记忆中,儿时的票价是一站两角钱,“现在也不贵,从菜园坝坐到夏坝,也就五块钱。”
半个世纪里最大的变化无非是“原来车厢里人挤人,根本没座位,现在位置多得随便坐”。原因当然是更多人选择了自驾或高铁出行。她自嘲道,“只有像我这样没钱的,还在坐这趟车。”
菜背篼,是她每次坐车的标配。回去的时候是空的,返回时就装满了自家地里的时令蔬菜。往返10元换回的新鲜、健康,怎么看都觉得划算。
车厢里的欢乐
在夏坝目送李贤容下车时,已过晌午。平日里从不午休的我,竟然在列车的鸣笛中睡着了。不急着赶路的人生,似是许久未体验过了,列车上的梦乡也异常安宁。
一觉醒来,列车已经驶入贵州境内,窗外已切换成另一种风光。正当我坐在窗边欣赏风景时,一股脑上来几位同样背着菜背篼的农村妇女,皮肤稍显黝黑。与李贤容不同的是,她们的背篼都满得不能再满了。她们可没工夫玩手机,一上车就掏出背篼里的葱,一根根剥皮清理起来。
53岁的赵福英,是当中手脚最麻利的一个,几个站的时间,一大把葱子就在她手里变得干干净净。她告诉我,若赶在到桐梓之前就把蔬菜打理干净,下车便能卖钱,一脸的精明能干。相比之下,她们算是慢火车上时间观念最强的一拨人。毕竟,赵福英的这一背篼菜,在桐梓的价格比太白的价格高出不少,“行情好的时候,我一个月能卖七八千,几元钱的车票千值万值。”
赵福英在车里扒好葱,到桐梓就能买上好价钱
在汇塘河站,我从一位吴姓大姐的竹筐里买到了板桥豆腐干,聊过之后我发现她是将这趟列车运用到极致的人。每天早上,她在汇塘河坐上从遵义发车的5630次,11点40左右便能到桐梓,下午6点过再乘坐5629次返回。这点“刚刚好”的福利,可是羡煞了车厢里其他卖菜的姐妹。
作为川黔铁路上唯一的绿皮火车,5629次/5630次分别从重庆、遵义双向发车,每天一趟。全程23.5元的票价,明眼人都能看出是亏本的。可每当车厢里响起赵福英、李贤容们的笑声时,我望向车窗上贴着的一张“乡情列车”的窗花,突然明白这样的坚守有着多么温情的意义。
一位菜农正在清理自己的香葱
在车厢里熟睡的小女孩
在车厢里玩玩具的小男孩
空荡荡的车厢里,一位大妈正盖着衣物睡觉
原标题:5629次,穿行在大山深处的乡情列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