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堰塘村第一书记陈渝: 让群众把旅游这碗“饭”端得更稳
武隆区芙蓉街道堰塘村,刚刚栽下莲藕的成片荷田。记者 栗园园 摄
重庆日报消息,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时隔半年之后,再次来到武隆区芙蓉街道堰塘村。现在的堰塘村,已看不出它往日的影子:干净平整的道路两旁,一座座农房经过风貌改造,焕然一新;一个个院坝通过治理,干净清爽;一个个景观经过精心打造,赏心悦目。
“最近村上人气很旺,工作日每天接待游客三五百人,周末能达到七八百人。‘五一’长假期间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旅游这条路走对了!”看着村上热闹的情形,堰塘村第一书记陈渝说。
找准定位 发展乡村旅游
堰塘村距武隆城区和仙女山景区仅十余公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但此前由于交通不畅,发展一直没有起色,成为了贫困村。
2018年8月,就职于武隆区文旅委的陈渝被派到堰塘村驻村扶贫。村里当时的情形是:支柱产业缺乏、劳动力稀少、闲置土地多,村民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多少发展动力。堰塘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如何开展,陈渝犯了愁。
转机出现在当年11月,堰塘至柏杨公路修通,接通武隆城区至仙女山公路复线,堰塘村到城区、景区的交通瓶颈被彻底打通。“我们村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而且旅游是我的老本行,我有信心带领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沮丧的陈渝一下子有了方向。他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谈了自己对发展旅游的初步想法,当场得到大家的支持。
说干就干。他和村干部一道,开始对村里的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在村上原有的400亩翡翠梨基础上,又种植了李子,将经果林面积扩大到2000亩。考虑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村上还开辟了150亩荒地,将其打造成荷塘。
与此同时,农房风貌改造、景观打造等一系列旅游配套项目也接续启动。村上开工项目越来越多,劳动力需求日渐增加。陈渝又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下成立多莱建筑劳务公司,由有资质的村民对项目进行承包,吸纳本地村民务工,全村180多名劳动力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大胆尝鲜 开发特色项目
随着交通的通畅,加上乡村旅游的打造,去年上半年,一家旅游公司看中了堰塘社的地理位置,找上了堰塘村。
“从我们村的堰塘社可以俯瞰整个武隆城区,碧绿的乌江也能尽收眼底,他们提出想在那里开设滑翔伞项目。”陈渝说,听到这个项目后,他马上就联想到武隆一年一度的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想到通过与赛事挂钩,可以提高堰塘村知名度,助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他心动了。
陈渝认为,滑翔伞项目虽然消费高,但比较稀缺,受众也不算少。他的这一想法得到所在单位的支持。很快,滑翔伞项目在堰塘村落地,一经推出后便迅速吸引了大批游客。
凭借这个独特的项目,堰塘村人气越来越旺,一些村民表示想开办农家乐,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村民们的热情让陈渝十分欣慰,同时也感受到压力。经过一番思考,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拿出大塘社的80亩平地,开设沙滩车项目,让1亩地产生4亩地的经济价值!
“滑翔伞项目受季节、天气影响较大,沙滩车项目就不存在,而且消费相对较低,受众面更广。”陈渝说。目前,沙滩车项目周围已种上了梨子、油菜花,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相关资格证也正在办理中,预计6月就能正式投入运营。
为了回应群众期待,去年底,堰塘村利用东西协作扶贫资金,实施了院坝改造、改厨改厕等项目。如今,全村已建起农家乐20家。
步履不停 引进陶艺工坊
此次重庆日报记者再到堰塘村采访,发现村上新引进了七彩陶艺工坊。
“这可是我们费了好大劲争取来的!”陈渝说,武隆陶土资源丰富,颜色有七种,故名为七彩陶。去年底,陈渝获悉武隆区七彩陶陶瓷有限公司有意在当地乡村中选点落地,一面进行陶艺研究,一面推广陶文化。
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的陈渝主动找上门,详细向对方讲述了堰塘村的优势,并最终打动了对方。今年3月,该公司与武隆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制陶大师团队,并落户堰塘村。
“项目入驻后,已经吸纳10余名村民成为产业工人。”陈渝介绍,不久后陶艺制作就将启动,目前已有不少村民表示愿意前来学习。待学成后,他们可以参与陶艺制作,由公司提供技术、陶土和机器,成品按件计费。
陈渝介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去年堰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1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0万元,实现突破性增长。
今年,村里又在荷塘内养殖小龙虾50亩,并注册了“芙蓉翡翠梨”“堰塘荷虾”“芙蓉青脆李”等品牌。“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产城景融合的目标继续推进乡村旅游,让群众把旅游这碗‘饭’端得更稳!”陈渝说。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原标题:武隆区堰塘村第一书记陈渝: 让群众把旅游这碗“饭”端得更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