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创新“四大机制” 助推贫困户脱贫“销号”

24.11.2015  16:51

  

            永川区现有农村建卡贫困户6659户、16738人,其中:非贫困村6356户、15871人,绝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非贫困村。今年以来,永川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四大工作机制”,积极帮助贫困农户培育致富产业,增加家庭收入,促进非贫困村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销号”。

  

            一是创新结对帮扶机制。本着“不漏帮一户、不漏扶一人”的原则,实行区级领导、区级部门、镇街和村四级联动机制,广泛发动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一帮几”等形式,积极参与贫困农户结对帮扶工作。永川区现有28名区级领导、47个区级部门、23个镇街25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参与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创新帮扶方式,改过去那种“帮钱帮物”为“帮业帮智”,重在帮助贫困户积极发展1-2项周期短、见效快的家庭致富产业,不断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增强他们持续发展生产能力。区财政在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按1000元/户的标准,安排到户帮扶资金438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购买种子、种苗(畜禽种苗)、肥料,添置设备设施等。目前,23个镇街正在按照分户制定的产业帮扶方案,逐户落实产业发展措施。

  

            二是创新利益连结机制。按照“入股分红、利益均沾”的原则,在何埂镇狮子、五间镇景圣、来苏镇关门山等村,推行贫困户“持股分红”机制,实现发展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利益的有效连结。主要分两种方式实施: 一种是实行财政涉农资金贫困户持股分红。 用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资金产生的收益部分由贫困户享有,在五间镇合兴、景圣、新建及何埂镇狮子、长丰、丰乐等6个村实施,项目涉及重庆华恩农业、正百农业、同申元农业等5家公司、15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户38户。贫困户按财政补助资金的30%持股,并按7%比例,固定分红10年。今年5月已实贫困户分红1.59万元、户均419元。 另一种是实行贫困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 在来苏镇关门山村,通过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枣子、柠檬、核桃产业。对全村70户贫困户的土地,合作社为每户分配枣子或柠檬100棵,或核桃50棵作为入股基数,挂果之前土地租金作为保底收入,从挂果之年起以销售额的10%入股分红(分红期限10年)。预计投产后每户每年土地租金+合作社务工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可达8100元。以此促进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三是创新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农户”生产经营新模式。在五间、何埂等镇实施,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直接签订供销协议,实行“三统一分”:龙头企业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农户分散管理。龙头企业负责提供优质菌种给贫困户,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培训、现场指导技术,贫困农户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管理,产品由龙头企业统一销售。如:五间镇的重庆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与2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户)签订了食用菌种植合同。帮助每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3万余袋,每户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实现80%以上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务农收入。

  

                四是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在朱沱、来苏等14个镇街推行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贫困农户增产增收。全区累计推广面积达3.6万亩,涉及60个村、328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农户387户。其主要内容是: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水稻种植提供从种子、育苗、农资,到耕种收全过程社会化服务。通过实施社会化服务,平均亩产增加14.5%以上,每亩增收800元以上,既减轻了贫困农户负担,又降低了劳动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从而实现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社会扶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