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严把师资队伍建设“六道关口”

10.11.2017  01:09

   

一是把好“师德关”。 出台《江津区中小学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师德责任制、师德评议制和师德师风工作台账。强化结果运用,将师德表现作为考察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把好“编制关”。 按高限核定教师编制,去年增加教师编制64名,实现全区教师满编足员;同时坚持教职工编制“区管总量控制、学校动态调整”,最大限度盘活编制资源。  

三是把好“引才关”。 变革教师招聘主体,优化新招教师学历、性别、学科结构,增加面试环节特长展示项目,实施免费师范毕业生、特级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零障碍”引进政策,扩大特岗教师、全科教师招聘引进力度,2017年新增教师351名,教师配备达到规定编制标准的98%。  

四是把好“提质关”。 与重庆师范大学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形成教师培训培养新供给。扎实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十百千”工程、“领雁工程”、名师工作室、“四级”教研等平台建设,培养市级名师、骨干教师等224名,区级名师、骨干教师等771名,双师型教师513名。教师4项成果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  

五是把好“均衡关”。 创新教师交流轮岗方式,采取领雁带动、城乡互动、片区联动、联盟推动“四动模式”均衡城乡教师配置,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全覆盖,目前交流比例达21.2%。  

六是把好“保障关”。 投入1.5亿元建成覆盖138所农村学校的教师周转宿舍,投入力度大、推进快、使用效能好。精准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在农村学校或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评定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增加农村教师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