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务实推进学区制改革成效明显

02.08.2017  03:55

 

江津区将实施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作为牵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深入开展学区制改革渐入佳境,特点鲜明。

一是从“3.0”到“2.0”,优化教育管理结构。 江津区调整原20个镇(街)教管中心的管理范围和职能,将初中及以上学段学校全部收归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撤销教管中心管理机构,依托各区域龙头小学设立21个非法人学区并挂牌设立学区办公室(后称“学区办”),统筹开展对辖区所有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督导和横向协调等工作。学区办与学校基本形成“四依托”关系,即学区办主任原则上由龙头学校校长兼任,学区办办公地点原则上设在龙头学校,学区工作经费原则上在龙头学校帐户列支,学区办工作人员在学区内学校教职工中选聘。完善学区办相关工作机制,弱化学区办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对学区办主任履职绩效考核。原“区教委-教管中心-学校”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向“区教委-学校(学区)”两级管理体制过渡。通过改革,学区办按照新配置标准完成一次集体“瘦身”:“3.0”体制下原教管中心人员147名,“2.0”体制下学区办人员116名,“消化冗员”31名。

二是从“要学校做”到“为学校做”,转变教育服务理念。 江津区进行顶层设计时,明确界定学区办非法人性质,重点突出学区办在统筹、协调、指导等服务学校发展方面的职能,通过建立校际协商机制,强化服务职能,统筹协调学区各校的教育科研、课程安排、师资调配,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校长和学区办主任的双重身份,让学区龙头学校“一把手”不能再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更多思考如何以强带弱,实现共同发展。依托江津区实验小学设立的德感学区,创造性构建了“一办五中心”(即综合办、督导中心、党建中心、发展中心、研训中心、服务中心)的学区工作模式,强化督导、统筹、协调、服务职能。该学区完善校际协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学区小规模学校在师资、招生、教研、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一定程度缓解了龙头学校“大班额”问题;几江学区聚焦教育热难点问题,开展“万名家长评教师”活动,为学校发展集纳民智,以评促改成效显著。

三是从“独角戏”到“集体舞”,强化抱团发展行动。 各学区践行共建共享、多元治理、开放办学理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互助共建行动,开创全区教育“百花争艳”的发展新局面。德感学区聘请区域内各校校长为学区兼职副主任,从督导服务到学校发展全方位协调推进“学区共同体”建设;李市学区重点强化10所小学的教研组织体系建设,联合教研已成常态;几江学区开展学区内“走教”、跨学区“支教”活动,结对学校结构性缺员问题迎刃而解;双福学区健全制度规范,积极争取外部资源统筹各校综合使用。与此同时,江津区大力推行各层次的联盟集团化办学。该区确定了10所优质学校为核心单位,牵头组团实施联盟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蜚声市内外的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江津中学教育联盟、四牌坊小学教育联盟、几江幼儿园教育联盟。学区制改革和联盟集团化办学使全区各层次的学校全部实现从各自为阵、相互防范的“独角戏”到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集体舞”的转变。

南川区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一是融合办学,构建“名校+弱校”办学模式。教育厅
江津区优化教育供给服务产城融合发展
  近年来,江津区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教育厅
江津区狠抓问题整改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江津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