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突出六项重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优化调整校点布局,满足城乡入学需求。 紧跟城镇化发展、江津工业园区快速推进和滨江新城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完善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区域学校布局规划,稳步推进城乡校点布局。同时对全区各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合理规划调整,通过新建、迁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让教育资源更加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
二是加快推进学校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根据学校布局规划,全力推进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和中心镇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014年实验小学、东城小学、几江幼儿园鼎山分园、珞璜工业园区小学、双福育才中学等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2015年计划建成双福第二小学、东城小学(二期)等学校,建设主体工程大部分完工,预计秋季开学即能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南城小学、白沙中学迁建、四中初中部迁建、北师大江津附属学校、先锋小学校扩建,目前前期手续基本办理完成;强力推进石蟆幼儿园、李市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建设。
三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统筹城乡教育投入。 2014年投入575.5万元,建成“班班通”459套,实现中小学教学班“全覆盖”;投入73.2万元,为40所学校接入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村小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投入125.6万元,为农村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360台;投入300万元,为普通高完中学校配备台式电脑1000台,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20间;投入2020万元,建设理化生实验室38间,小学科学实验室42间,“六大功能室”353间,采购书架1415个、阅览桌439张、阅览椅和电脑椅3364张。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迅速提高,为构建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推动城乡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统筹城乡教育水平。 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江津区德育工作评估考核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校园艺术进社区展示活动的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方案和意见,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三空间活力课堂”为抓手,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形成具有江津特色的“翻转课堂”“人文课堂”等一批课改成果,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花齐放新局面。全面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帅乡文化”“院士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既注重显性文化向,又注重隐性文化,江津教育逐步驶向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五是实施城乡结对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将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扩大到115所,积极探索学区集团化办学模式,大力推动“领雁工程”项目实施,整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百姓身边学校。重点开展针对校长、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学校课堂、课程、特色、养成教育等方面指导,推动项目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引领一大批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六是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城乡校级干部和教师交流制度,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到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教师,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和“特岗教师”招聘力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不足、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加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出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方案,全力改善农村教师居住、生活条件,2014年已建成周转宿舍1807套, 2396名教师获得岗位补助金。加大与教育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加强农村教师培训。2014年,选送110名校长到武汉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研修,举办校长班2期、培训校级干部105人,利用“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培训教师10000余人次。